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政法人 政法情 > 正文
莫晓斌:以一件件平凡实事温暖千家万户平安梦
发布时间:2025-09-19  责任编辑:符晓

普洱市宁洱县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矗立之地,也是普洱茶的故乡。微风拂过,连绵的茶山轻盈摇翠,仿佛低语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水乳交融、守望相助的动人篇章。在这如画的景致深处,一位人民警察的身影日复一日地将对党的赤诚、对人民的深情融进茶香氤氲,化作一句句沉甸甸的平安誓言。

 

碑前铭志。“第一次站在碑前,那誓言仿佛有千钧之力,直击心底。”莫晓斌回忆起初到宁洱派出所时的情景,眼神依然充满敬畏,“它时刻提醒我,守护这片土地的平安,在于守护各族人民的团结,这也是身为人民警察融入血脉里的责任!”他走进校园、社区、少数民族村寨,用朴实的乡音讲述誓词碑的故事,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孩子们的心田。他带领全所民警辅警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主动与困难少数民族家庭结对子。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宁洱派出所被打造成社情民意的“枢纽站”,通过定期召开警民恳谈会,各民族代表畅所欲言,改进警务工作的金点子常从中诞生。“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我们的平安网才能织得又密又牢。”莫晓斌这样说。

围塘夜话。如何让法治观念如春雨般浸润心田?如何将普法课堂融入这茶香氤氲?于是,“围塘夜话”普法平台应运而生。每当夜幕低垂,莫晓斌带着民警辅警,拎着普法资料,循着茶香和笑语走村串寨。在农家火塘旁、村组院坝前,围坐一圈,将枯燥的法条化作生动的方言故事、真实的案例,在氤氲茶气中娓娓道来。“围塘夜话”远不止于普法,它悄然成了警民间的“茶话热线”。谁家有了难处、邻里有了疙瘩,都愿意在这轻松的氛围中向民警吐露心声。

 

 

“五能”聚力。莫晓斌深知,平安的根基在群众,他联合社区群策群力创新思路,组建“五能志愿队”——闻警能动、政策能讲、开口能调、遇乱能治、群众能找。队员由经验丰富的民警辅警、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各族群众组成。七十多岁的老党员张大爷是志愿队的“活地图”,他熟悉每一条巷道、每一户人家。谁家有矛盾苗头,哪片治安有隐患,张大爷总是能第一时间反馈给派出所。志愿队不仅是派出所的“千里眼”“顺风耳”,更是群众的“贴心人”。莫晓斌说,“群众的力量被激发出来,大家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平安的同心圆越画越大,治理的根基越扎越深。”这支身着统一马甲的队伍,穿梭在街巷阡陌,成了茶乡一道亮丽而温暖的平安风景线。

警企联防。如何为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保驾护航?莫晓斌构建“警务直通平台”,探索“警企联防”模式,民警定期走访辖区茶叶加工厂、咖啡庄园,了解生产经营难点,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排查安全隐患。社区民警的身影活跃在茶园、咖啡种植基地,社区警务在田间地头扎根。通过前置服务、多元化解、信息互通和智能防范,企业纠纷得以及时预警、高效处置。

从警十八载,莫晓斌的根深深扎在宁洱的沃土,青丝渐染风霜,不变的是如磐的初心,他以一件件平凡的实事,温暖着千家万户的平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