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在云南 > 图片新闻 > 正文
高质量推进法治临沧建设——临沧市法院系统全力践行司法为民实践
发布时间:2025-02-14  责任编辑:符晓

2024年,临沧市法院系统坚持以“我是临沧人”的责任担当,做深做实司法为民各项工作。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5513件,审执结24169件,98.61%的案件一审即服判息诉。

 

依法维护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

临沧市法院系统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沧建设,审结刑事案件2865件3809人,刑事犯罪同比下降14%。

严厉惩处毒品、走私、偷越国(边)境等跨境犯罪462件937人。连续4年产出打击毒品犯罪优秀司法成果,为全国审理类案件提供实务参考。精准定罪量刑,281件442人帮信、掩隐罪犯受到法律追究。

始终保持对故意杀人、持枪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高压态势,判处罪犯20人,重刑率达70%。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惩处力度,审结制售“死因不明牛肉”“假冒特效药”等犯罪案件21件,对7名犯罪分子宣告从业禁止。“走私冻品鸡脚案”入选全省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59件,2300名公职人员和各界人士参与庭审警示教育35件次。

积极适应轻罪治理的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刑事司法理念,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1070名罪行较轻、主动认罪认罚的被告人宣告缓刑、管制或免于刑事处罚。

 

主动服务临沧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

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优化司法服务供给,妥善化解各类商事纠纷7861件。

认真贯彻落实《临沧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23条措施》,企业案件立案标注后,统一移送、优先调解、优先审理,推动诉讼全流程提速,办理周期同比再压缩5%。落实稳企惠企政策,采取“活封活扣”“置换担保”盘活资产4.2亿元,及时修复企业信用35次。统筹推进打击非法集资、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纠纷2164件,依法规制“砍头息”“高息转本”等乱象。

服务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签订全国首份名茶保护司法合作框架协议,加入名茶品牌司法保护全国联盟。审结的冰岛茶商标权纠纷入选全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全面推行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三位一体”的环境修复责任制度,把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土地复垦纳入裁判考量因素,审结环境资源案件78件,依法追究20名盗伐林木、毁林种茶、非法捕捞犯罪分子刑事责任。

针对“复工难、办证难、交房难”等难题,积极探索纪法协同,多方联动推动破产审判与纪委监察调查、行政处置同步配合推进,144户业主实现安家梦。纪法协同联动办理破产案件工作经验在“清廉云南建设临沧实践现场推进会”上交流。临沧市“府院联动”处置闲置存量房地产用地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高度关注铁路、机场、水运等立体综合交通网建设,稳妥处置征收补偿、施工合同、排除妨害等案件661件。

 

守护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保障高品质生活,审执结民生案件11807件,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更加充实。

紧盯就业基本民生,速审速执劳动争议案件116件,追回“血汗钱”959万元。建立“法院+工会”协同机制,推广“无讼临沧”平台提高欠薪案件调解质效、“333”工作法做实外籍务工人员劳动纠纷调解服务获评全省典型案例和创新经验。促进家庭文明建设,通过弱化对抗、关爱弱势、强化调解等措施,审结家事纠纷3413件。加强对“一老一小”司法保护,扎实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24份,先后选派165名法官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探索开展前端重防治、每案必回访的“陪伴式未成年人司法”。

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常态化“出庭发声”,探索行政争议立案前协商实质性和解模式,2024年受理一审行政案件41件,降幅达55.43%。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依法审理在社交媒体诋毁谩骂案;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妥善化解同村义务帮工案,倡导邻里和谐、守望相助;适用离婚经济补偿规则诉前调解高额彩礼纠纷,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服体系建设,推动统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85.19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22.58万元,86%的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一揽子”化解。围绕沧源县全域旅游和临沧精品旅游线路,建成永德乌木龙、镇康凤尾、耿马勐撒、双江勐库、临翔博尚5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巡回法庭,增设班鸽“乖唠勐”、诗礼“水墨”等6个旅游巡回审判点,为“旅居临沧”提供法律支持。全面铺开“中心法庭—乡(镇)—重点村”诉讼服务全覆盖模式,17个基层人民法庭审结案件4183件,开展现场问需、巡回审判、以案释法3685件次,选派48名干警下沉基层担任“自然村长”,为乡村振兴提供司法服务。

 

积极回应群众更高水平司法需求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抓实案件质量提升三年行动,22件案事例和实务研究获评省级以上奖项。

压实院庭长管理职责。院庭长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11957件,阅核和监管“四类案件”9826件。健全完善“类案强制检索初步过滤、专业法官会议凝聚共识、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制发类案审理指南和工作手册,建立行业咨询专家库,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有效促进适法统一。常态化开展审判执行调度和态势分析研判,发出信息通报、预警提示29期。

扎实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强化领导包案、案件核查、公开听证等工作,帮助群众打开“法结”、解开“心结”,350件案件全部落实“有信必复”。将依法调解、实质化解贯穿审判执行全流程,12414件案件在诉前、诉中调解和解自愿撤诉,同比增长9%。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多方联动、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依托“无讼临沧”平台在线指导人民调解、参与联调化解矛盾纠纷6979件,根据调解效果差别兑付经费46万余元。强化与基层组织联创共建,因地制宜打造“三防五治四全”“三中心一法庭社会治理阵地”等一批联防联治品牌。完善司法建议工作机制,发出司法建议13份,全部转化为行政决策;联合开展高频案件专项治理,离婚案件大幅回落,降幅达20.15%。

 

持续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坚持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

加强党纪学习教育,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一体推动“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纪律建设,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坚持刀刃向内,贯通开展司法巡察、审务督察和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与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签订人才培养、科研实训合作协议,设立“石经海博士工作站”。选派24名法官干警到最高人民法院、省纪委省监委、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跟班学习,与上海、杭州法院互派6批次13名干部交流锻炼。

全国首个鲍卫忠群众工作法调解室在勐库法庭挂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因勐库法庭“四杯茶”泽润茶香法治绿洲点赞临沧。以鲍卫忠为原型的微短剧《楷模》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精品创作计划第一批推荐剧目片单。《鲍卫忠群众工作法》《佤山百姓的“贴心人”》被省委组织部评定为党员教育交流活动精品作品和干部教育培训好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入选云南省重点廉洁文化阵地,全市法院13个集体、63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法治阳光照临城,和谐雨露润民心。下一步,临沧市法院系统将进一步主动服务大局,提高自身本领,为建设更有温度、更具广度的平安临沧、法治临沧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