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云南实践 > 正文
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深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发布时间:2025-10-16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坚持将综治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枢纽,聚焦“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在场所建设、力量整合、机制运行、信息支撑、督办落实五个方面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目前,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已成为集风险预警、矛盾调处、为民服务于一体的重要平台,基层治理根基不断夯实。

 

建强主阵地,打造高效服务“综合体”

文井镇立足实际,整合各类资源建强镇、村两级综治中心主阵地,确保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规范场所设置。镇级综治中心依托规范化司法所设立固定办公场所,科学划分群众接待区、多元化解区、办公区及档案区,确保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村级层面充分整合资源,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及调解室实现“一室多用”,确保25个行政村服务阵地实现全覆盖。综治中心入口及各功能区均设置醒目标识指引,规章制度与办事流程统一规范上墙公示,标识清晰明确,切实保障群众办事“一目了然、便捷高效”。

整合工作力量。建立“镇+村”两级治理队伍体系,打造上下联动的治理架构。镇级综治中心常驻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三个部门人员,提供集中处理群众来访、矛盾纠纷化解等“一站式”服务;村级层面整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队员、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协同运作。针对劳资、土地等矛盾纠纷频发领域,建立以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为主体,联动相关职能站所的“4+N”多元联动机制,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确保群众诉求“一处受理、集成服务”。

 

 

健全运行机制,构建治理闭环“全链条”

为确保综治中心高效有序运转,文井镇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运行体系,确保实体化运行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联席会议“强统筹”。实施月度联席会议机制,由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定期研判风险态势,细化各环节责任清单,明确牵头单位与协作部门职责,确保问题处置全程可追溯、结果可量化评估,从而推动治理闭环高效运转。

网格管理“筑根基”。将辖区以村为单位划分25个网格,以组为单位划分农村网格335个,以户为单元划分农村“微网格”1564个,307名村组干部担任网格长、1564名群众代表担任网格员。网格力量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信息采集、政策宣传,成为感知风险、服务群众的“前哨站”,确保“小事不出格、大事有效衔接”。

分级调处“解纷争”。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建立“网格员初调、村级联调、镇级终调”三级化解机制。简单矛盾纠纷依托网格就地化解;复杂矛盾纠纷由村级综治中心联动驻村干部调处;疑难矛盾纠纷由镇综治中心牵头攻坚,确需县级介入的按规定上报或依法引导进入司法途径,实现矛盾纠纷梯次过滤、闭环处置、案结事了。

流程闭环“保实效”。建立完善“风险隐患与群众诉求排查—信息登记—精准分流—多元调处—结果反馈—跟踪督办”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和风险隐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提升服务效能,筑牢安全稳定“防护网”

文井镇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风险感知能力和服务效能。

风险预警精准化。综合运用定期排查、信访接待等方式收集信息,紧盯婚恋家庭、邻里、山林土地等矛盾纠纷高发领域及特殊群体,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专项服务,提升源头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干预帮扶精细化。针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及重点人群,协同妇联、卫健、司法等部门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累计开展心理疏导、关系调适、法律援助等专项服务231人次,落实定期走访关怀机制,从源头上化解潜在风险。

信息支撑规范化。全面规范应用“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完成人员培训与账号配置,实现矛盾“线上登记、流转、跟踪、归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录入数据197条、流转78条;收集社情民意81条;组织宣传活动35场次,覆盖群众7500余人次,工作规范性和效率显著提升。

从场所规范到力量聚合,从机制创新到数字赋能,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预防”,从“粗放管理”变为“精细服务”,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四梁八柱”已然成型。如今,文井镇两级综治中心不仅是化解矛盾的“终点站”,更是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维护稳定的“安全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文井、法治文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