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云南实践 > 正文
昆明市东川区:“一站式”解纷破译基层治理“平安密码”
发布时间:2025-10-15  责任编辑:符晓

今年以来,昆明市东川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实战枢纽平台”。

走进东川区综治中心大厅,没有“挂号”长队,没有“踢皮球”推诿,只有一个个窗口前一次次握手,把百姓“万般忧”化作“万家安”。这里登记受理矛盾纠纷660件,调解成功率一路攀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条条被缝合的邻里裂痕,是一盏盏被重新点亮的民心灯火,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东川区的生动注脚。

三级平台:构建全域覆盖解纷网络

东川区搭建起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化解闭环管理。在区级层面,强化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和督办落实作用,建立“1+7+N”调解联动体系,实现公、检、法、司、信访、妇联、人社等部门常驻,22家行业主管部门轮驻。在乡镇(街道)层面,持续推进9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统筹基层政法力量,建立健全“现场调解—联动调解—乡镇(街道)调解”三级调解体系。在村(社区)层面,155个村(社区)全部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整合基层先锋力量,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作用,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目前,全区政法系统为9个乡镇(街道)派驻法官、检察官各9人,配备“法治副村长”155名、社区民警96名,设立调委会159个,培养“法律明白人”978名、人民调解员690名,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被全面激活。

资源整合:从“各自为战”到“集成作战”

东川区以“最多跑一地”为目标,推动物理空间与机制创新“双集中”。信访接待、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七大中心整体入驻,实现“只进一扇门,能解千千结”。东川区司法局与区公安局联合设立“联合调解工作室”,构建派出所、司法所、拘留所“所所对接、联调联动”机制;区妇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民政局等9个部门携手打造“家庭教育指导站”……“物理整合”催生“化学融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产生“1+1>2”的化学反应。

数字赋能:智慧治理提升解纷效能

东川区依托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实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云综治”系统全线贯通。线上调解室里,调解员视频连线百里之外的当事人,屏幕这端一句“老乡别急”,将屏幕那端的一场“干戈”化为“玉帛”;大数据平台上,纠纷类型、数量、分布实时滚动,红色预警一闪,调解服务已上门。

如今,群众通过手机扫码便可进入“淘宝式”调解库,按需点选“服务菜单”,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数字之翼让新时代“枫桥经验”飞入云端,让“当事人跑腿”变为“数据跑路”,让“事后灭火”变为“事前防火”。

从“挂号式”接待到“一站式”解忧,从“各自为战”到“集成作战”,从“脚板走访”到“云端握手”,东川区把“以人民为中心”写进了每一寸治理细节。东川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不仅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也是东川区成功破译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密码”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