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云龙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聚焦“六个一”目标,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通基层治理堵点痛点,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让群众少跑一次、少跑一级
云龙县的县、乡综治中心成立以来,获得各级党委、政府支持,通过落实“只进一道门、解决多重事”的要求,整合办公资源,将县综治中心大厅设在县司法局一楼,设常驻单位8家、轮驻单位19家;各乡镇设有综治中心服务大厅,司法、平安办、自然资源等部门进驻;村(社区)整合便民服务站、人民调解室等。
面向社会大众,云龙县打通渠道让诉求更快被听到,第一时间向社会大众公告办公地点及联系电话,群众到属地综治中心服务大厅就可以反映诉求、寻求帮助,属地综治中心根据情况确定风险层次,一案一策提出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并上报至县综治中心,有效解决群众多地跑、多级跑问题。
云龙县以县、乡综治中心为枢纽,建立县、乡综治中心垂直对接,本级部门与综治中心横向联系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工作制度,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部门进驻小问题随到随解决、专业问题按职能及时派单、复杂问题抓统筹集中办”的方式,提高矛盾纠纷解决的系统性、时效性。结合职能职责,做好任务派单,年内共交办矛盾纠纷65件,真正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让生活少一些磕绊、多一些奔头
近年来,云龙县聚焦日益增多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压紧压实责任,持续巩固农村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六步走”工作成效,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平安家庭建设工作。
关坪乡总结出“1212”工作机制,“1”是坚持以稳为先,以情感关怀、政策关怀、人文关怀、普法释法等,稳定情绪、稳定局面,防止事态恶化,打好调解基础;“2”是把握两个重点,弄清当事人物质压力、情感需求,在现实层面上相互理解,在情感层面上予以修复,防止亲人变仇人;“1”是树立目标,重拾对生活的希望;“2”是建立两项承诺,与孩子友善沟通的承诺,合理合法表达诉求的承诺。
让治理多一分用心、基层多一分安宁
“赖某某行为异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需要得到救助、治疗。”村干部接到消息后,立即上报乡综治中心,组织人员前往了解情况,经综治、卫生、民政、司法等多部门工作,基于医疗鉴定和走访调查实际,经研判给予政策帮扶,纳入特困供养范围,解决了赖某某在治疗、生活上的需求。
云龙县依托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吹哨报到”把县、乡、村三级紧密联系到一起,压实部门责任,进一步强化网格服务管理,强化法治宣传,让信息更快捷、措施更有力。
云龙县制定党建引领微网格强网格工程十条措施,以“10户联防、5户联保”为主,科学划分微网格,选树和培育微网格网格长、中心户长,实现网格员全覆盖。通过网格员常态化、精细化走访摸排,共摸排矛盾纠纷1248起,为精准“吹哨”奠定了基础。
云龙县积极组织开展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骨干、“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培训,提升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建强县乡网格管理“底盘”。建设智慧化平台,以数字赋能网格管理,让信息传输更快捷,更好适应形势发展,“全覆盖、精准化、零距离”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效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下一步,云龙县将聚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擦亮为民服务底色,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将其打造成为集矛盾化解、治安防控、为民服务于一体的前沿阵地,让人民群众获得更便捷、更高效、更满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