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云南实践 > 正文
大理州洱源县:“五个聚焦”激活综治中心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07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大理州洱源县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以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聚焦“一站式”建设 着力打造群众工作“新窗口”

县级综治中心选址在县司法局一楼大厅,与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融合共建,科学划分“接待引导、多元调解、指挥调度、警示教育、心理干预”5大功能区,在综治维稳、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工作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各乡镇、村(社区)也同步建成9个乡镇综治中心和9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县级综治中心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主任,乡镇综治中心由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任主任,村(社区)由党总支书记任主任,确保有人抓、有人管。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等单位常驻,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轮驻、随驻,其他部门随叫随到,确保有人干、干得好。

聚焦“深融合”要求 着力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县综治中心注重“人员融合、场地融合、机制融合、保障融合、系统融合”等“深融合”,一体推进县、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巩固平安洱源建设根基。洱源县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和参与综治中心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基层治理的新格局。通过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及基层网格化治理,综治中心在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降低刑事治安发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聚焦“全方位”覆盖 着力织密基层治理“新防线”

洱源县以平安洱源建设为统揽,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积极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统筹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将全县划分为1068个网格。全县初步构建起了网格服务全面覆盖、资源力量有效整合、制度机制健全完善、服务管理显著提升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聚焦“规范化”标准 着力构建依法解纷“新高地”

在矛盾纠纷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全过程中,洱源县进一步拓展信访工作法治化成果,注重矛盾预防化解的“规范化”,坚持预防和调解优先、实体与程序并重,形成了“综治中心负责节点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解决”的局面。在矛盾纠纷预防环节,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聚焦婚恋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纠纷等重点领域,全面动态排查,规范建立矛盾问题清单,实时推送同级综治中心。在矛盾纠纷受理环节,综治中心规范受理、登记,在对矛盾纠纷事实认真审核、准确分类后,精准分流至责任单位。在矛盾纠纷办理环节,各职能部门按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路线图”,依法规范按程序处理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同时,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纳入巡察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和党委、政府专项督查重点,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责任的落实,确保矛盾风险化解到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营造“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聚焦“全链条”闭环 着力提升矛盾化解“新效能”

聚焦“全链条”闭环,着力提升矛盾化解“新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源头治理,基层网格员深入开展婚恋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纠纷等矛盾纠纷的排查。加强特殊群体信息采集,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和研判各类深层次和预警性信息。通过分析研判,提前介入,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微网格—自然村(或村民小组)—村(社区)综治中心—乡镇综治中心—县综治中心”五级调解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