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云南实践 > 正文
矛盾化解“一扇门” 当好群众贴心人——玉溪市峨山县探索“综治+网格”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4-27  责任编辑:汪雨春

今年以来,玉溪市峨山县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将网络作为基层治理单元,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让群众反映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选择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峨山县双江街道嶍峨路142号的峨山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只见办事大厅宽敞明亮,受理窗口分门别类,热水茶杯方便取用。两侧的小圆桌旁,工作人员正在与前来办事的群众耐心沟通。

“我们把办事大厅设置在中心城区的主干道旁,就是为了让所有群众都知道,有矛盾纠纷,就来我们这里。”峨山县综治中心负责人说。

峨山县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阵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5部门常驻,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轮驻,积极推动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入驻,整合力量形成社会治理合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使“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成为群众的第一选择。

“几天前,有几位工人前来求助,我们通过沟通协调,当天就帮他们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综治中心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统筹协调、研判分流、派单督办。综治中心在实体化运行过程中,建立完善了首问责任、工作例会、分流交办、办结反馈、工作台账、常驻轮驻、带班值班7项工作制度和信息报送、登记受理、先行处置、研判预警、协调联动、工作调度、领导包保、督办问责8项运行机制,确保综治中心规范、有序运行。

与此同时,综治中心还统筹整合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有关司法、行政资源进入中心,推动“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截至目前,峨山县共建成三级综治中心87个:县级综治中心集矛盾化解、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乡级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司法所融合建设;村级综治中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延伸服务触角,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

 

 

确保辖区各类矛盾风险隐患不外溢

峨山县双江街道位于县城建成区,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矛盾纠纷种类多样、主体多元、成因复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今年以来,双江街道推动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4部门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进一步巩固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质效。

社区和街道发挥“一线预警”的功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充分利用“吹哨”权,协同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化解稳控,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双江街道做实“两张清单”,起底排查辖区内各类风险隐患,按高、中、低分级管理,“一人一档”,落实重点人群包保化解,稳步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双江街道通过合理运用“派单权”“吹哨权”“督办权”三项权力,形成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具体办理、社会力量参与协同的工作格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更加精细化、精准化,自3月6日以来,共向部门派单7件、“吹哨”3件。

社区网格员就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双江街道练江社区,社区综治中心门前的凉亭里,身着红色工作马甲的网格员正和社区老人聊家常。

在双江街道练江社区工作人员看来,凉亭里坐着的不光是大爹大妈,更是民情民意的“信息员”,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和“平安触手”。

结合练江南苑小区人口较多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练江社区将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相融合,配备有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视频监控室、“三官一律”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等。同时,将整个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配备10名专职网格长和30名专职网格员,织密织牢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环境格中治、难在网中解、情在格中聚”的“一网共治”社会治理格局。

杨竹秀是练江社区25网格员,她对网格内住户情况了如指掌。“作为网格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要处理矛盾纠纷,更要懂得人情世故。”杨竹秀回忆,一天深夜,在她负责的网格中,有一位居家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病,从5楼抛下花盆,砸坏多辆汽车,杨竹秀马上向社区报告,并挨家挨户找到受损车主说明情况,避免了事态扩大。经过该事件之后,家属同意将该患者送到医院系统治疗,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峨山县通过抓早抓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按照“查风险、除隐患、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要求,持续推动“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见效。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记者:王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