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云南实践 > 正文
大理州弥渡县:建强综治中心 赋能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5-04-03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大理州弥渡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立足“高效” 建好一站式解纷平台

因地制宜推进县、乡(镇)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综治中心选址上考虑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优先选择便于群众办事的地点。县级中心由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信访等部门派员常驻,妇联、卫健、人社等相关部门根据调解需求派员进轮驻,中心设置了接待窗口、调解室、分析研判室、指挥调度室、心理咨询室、法律专家工作室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接待、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同时针对其他领域纠纷的调解需求,县综治中心还与教育、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明确各领域调解专班,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形式,对涉及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及复杂、疑难纠纷及时安排专班人员到县中心调解纠纷,及时响应群众诉求,确保纠纷调处在早、化解在小。各乡(镇)结合场地条件,采取整合、新建、利旧相结合的方式,与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完成综治中心建设并入驻办公。

 

 

突出“实用” 建立一站式制度体系

建立部门联动共治圈。弥渡县聚焦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目标,将相关部门职能融入综治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入驻部门间的协调调度机制,有效提升了综治中心运转调度能力。

积极推进“四联七进”工作机制。在8个乡(镇)所辖部分村委会(社区)设立诉讼服务点,在全县未设人民法庭的乡(镇)司法所设立巡回审判点,实现法官进网格的工作平台。法官分别到挂联“四联七进”站点公开开庭审理涉危险驾驶罪、农村建房施工合同、邻里纠纷等案件,充分发挥以案释法示范效应。

积极推进公安“三融四共”机制。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为牵引,以“三融四共”为抓手,依托“警格+网格”和“一村一警”警务模式,推动民(辅)警与网格员等力量融合,将社区警务的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日常工作,通过力量融合、工作融通、手段融智,使警务资源与综治资源深度融合,构建“基层基础共抓、矛盾纠纷共排、风险隐患共管、安全防范共建”的基层治理模式,对全县社会治安动态、重点人员动向、突出涉稳风险隐患进行无缝研判、动态监测、实时预警。

 

 

积极推进检察“两进三下”机制。主动延伸检察触角“沉下去”,把“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下网格”融入“检察+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考察、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抓实罪错未成年人精准帮教,助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六大保护”有机融合,织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

积极推进司法“四对接四联动”机制。以人员保障、工作联动、阵地建设、信息共享充分衔接为抓手,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融入综治服务中心。

积极推进信访“四快四联”机制。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整合综治、维稳、信访等部门力量,建立起以人民调解为主导、行政调解为辅助、司法调解为后盾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多方参与、多元调处,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探索建立“一窗受理”的矛盾纠纷分流督办机制。根据常驻部门、进驻人员及服务事项实际,由信访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及下级中心报送、上级中心推送的各类纠纷信息,经综治中心及信访接待窗口研判后,交由常驻部门窗口处理,涉及轮驻部门的,由轮驻部门派员接单办理,涉及多家部门的,由综治中心按照“多长联调”“行业联动”机制,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形式,由分管副书记或中心主任主持进行联动处置,综治中心相关业务人员对移送的纠纷进行督办及反馈,切实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受理、多元化解、限时办结的工作闭环。

明晰各级中心职责。坚持“县域是解决问题主战场、乡村是排查化解日常矛盾责任主体”的定位,制定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职责清单,建立“信息互通共享、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社会治安联防、平安建设联创、突出问题联治、社会治理联抓、跟踪问效考评”八项工作机制,制定涵盖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服务民生及其他中心工作的网格员百项工作任务清单,有力推动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建立综治中心“综合受理、指派流转、接单办理、及时处置、回访反馈”等一体化工作制度,形成工作闭环,确保群众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强化“管用” 建立一站式治理模式

坚持效果导向,以“管用”为目标,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先行先试,建立疑难纠纷一站式解纷新路径。以苴力镇“多长联调”经验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弥渡县“多长联调”“行业联动”工作制度,明确适用机制调处纠纷的类型、多长联调工作流程及督办管理事项,为突出矛盾纠纷联调提供制度支撑,探索建立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新路径。依托县、乡两级综治中心,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力量,把“网格办小事、报大事”与部门“办实事、解难题”有机融合,推动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合力。

整合资源,发挥一站式聚合功能。有效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各专业调解委员会、社会调解资源,邀请调解能手、律师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民的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群众提供及时、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定期调度,发挥一站式研判功能。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要求开展逐级排查。健全并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对本辖区矛盾纠纷进行常态化全面动态排查。县每季、乡(镇)每月、村(社区)每周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风险研判和评估,突发事件、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及时组织动态研判,健全矛盾纠纷风险常态化研判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研判风险等级、制定化解措施和成效监测措施,做到矛盾动态管理、风险研判分析、预测预防预警到位。综治中心将政法各部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线索,经过分析研判后,及时移送至妇联及属地乡(镇)综治中心,并及时介入,有针对性地做好调处化解、法治宣传、困难帮扶、心理疏导和教育稳控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强化培训,提升一站式服务效能。加强对基层网格员业务培训,除县级每年组织1—2次集中开展培训外,各乡(镇)自行组织开展培训,不断提升网格员调解纠纷能力。分管副书记带队深入89个村(居)委会开展点对点培训,不断提升培训精准性与时效性。结合《大理州平安乡村建设创优提质工作指导意见》,对8个乡(镇)的村(社区)干部开展平安乡村建设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命案防控业务能力和水平。依托大理州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收集问题、分流处置、跟踪督办,打造服务群众工作闭环。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定期对系统事件进行审核,对未办结的纠纷事件及时督办,督促网格员、调解员加大纠纷调处力度,不断提高纠纷调处的质效。

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弥渡县各级综治中心逐渐成为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信访事项办理、法律服务咨询等群众服务的重要阵地。下一步,弥渡县将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和协助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方面继续积极探索,努力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