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学先进 树典型 > 正文
这个派出所,集体一等功!
发布时间:2025-09-23  责任编辑:符晓

 

 

临沧市耿马县公安局孟定派出所建立于1990年5月,是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共有民警39人、辅警60人,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获评“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人次荣立个人二等功,15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7人次荣获市级以上嘉奖。

随着泼水舞曲火遍全网,《紧那罗》古老吟唱再度回响。芒团傣家造纸驰名海内外,让耿马县孟定镇成为游客到临沧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首选地,吸引着无数游客探寻边境旅游。面对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耿马县公安局孟定派出所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服务警务”,将警务工作融入发展大局,为孟定傣族文旅名片增添“平安底色”。

耿马县孟定镇芒团村是云南省文化惠民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更是“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这里至今保留着600多年历史的傣纸制作技艺。孟定派出所民警邓冬云既是这里的驻村民警,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守护者。

 

 

邓冬云常说,芒团村傣纸需经“浸泡、蒸煮、捣浆、浇纸、晒纸”五步流程、十一道工序,这像极了公安民警的社区工作:唯有融入群众、体察需求、办好实事,才能赢得信任,共护辖区安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芒团村手工造纸虽让村民增收,但公安服务旅游产业仍有提升空间。

经过反复实践,他和战友想出妙招——将反诈、禁毒、交通安全宣传融入非遗造纸体验:游客亲手制作印有安全提示的傣纸手作,既能感受文化魅力,也能把安全知识带回家。

这种有趣的体验,逐步构建起“景区影响游客、游客带动家庭、家庭辐射社会”的全覆盖式安全宣传网络,实现了法治教育与文化熏陶的有机融合。

 

 

在旅游旺季,邓冬云结合节假日游客激增的实际,发动村组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组建“义警先锋队”,共同排查治安隐患、共建平安社区。

口岸窗口的服务者

孟定镇与缅甸山水相连,位于此处的清水河口岸,素有“黄金口岸”之称。

为方便群众办理出入境证件、核查户籍信息等,孟定派出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统筹推进“一门通办”“一窗通办”,将办证窗口前移。

民警李加燕便是派驻在此的窗口民警,她每天要为上百人办理出入境通行证、户籍登记等业务,始终把“服务好每一位群众”当作头等大事。

 

 

因辖区流动人口多,为让群众“少跑一次”,李加燕建立了“警民携手共筑和谐”微信群,“暂住证需要什么材料?”“带孩子办户口要准备啥?”“出入境证件怎么申请?”面对各类咨询,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细致回应——这看似繁琐的举动,不仅为群众一次性办结业务提供保障,更拉近了警民距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5年5月,一位到孟定走亲戚的河南籍老人来补办身份证,因年事已高记不清相关信息。李加燕一边安抚老人,一边联系老人户籍地派出所核实信息,最终顺利为老人办好了新身份证。老人拉着她的手再三感谢:“还好有你帮忙,不然老家都回不去了!”

 

 

窗口前移以来,孟定边合区边民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累计办理各类证件8.2万余份,提供咨询服务5万余次,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3500余件,收获锦旗、感谢信80余次,赢得辖区群众广泛好评。

平安孟定的参与者

孟定镇金旺路是当地最热闹的街区之一,人、财、物流动量大,孟定派出所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方法,全力守护辖区平安。

为提升区域的平安指数,孟定派出所立足商圈实际深入调研,动员商家及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推出“一呼十应”群防群治新模式:以10家相邻商户为单位编成联防网格,通过自荐、民主选举推选有责任、有威望、热心公益事业和社会治安工作的商铺为“中心户”,由其法定代表人或店长担任“联防组长”,实现“一家吹哨、全员帮助、警力快处”。

 

 

自2025年4月起,派出所还组织治安防控培训,教大家识别可疑情况、快速报警。在民警引导下,居民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参与到“一呼十应”中:遇事先帮忙报警、劝和,及时控制事态。

自“一呼十应”推行以来,金旺路商户协助派出所处置突发事件、调解矛盾纠纷、消除隐患,还主动参与夜间巡逻。如今,该区域矛盾纠纷可控率达95%以上,各类警情同比下降。商户覃某点赞道:“现在,突发事件或纠纷处置速度快多了,我们的安全感也更强了!”

从非遗村落守护到口岸窗口服务,从隐患排查到群防群治,“警务跟着文旅走、服务围着游客转”。他们将平安防线嵌入景区每个角落,用暖心服务点亮旅途每个瞬间,让“警察蓝”成为孟定之旅中最安心的色彩,护航着八方游客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