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学先进 树典型 > 正文
“四好”党员高艳平
发布时间:2025-08-14  责任编辑:符晓

8月11日,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印发《关于评定首批省直机关“四好”党员的决定》,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高艳平获评首批省直机关“四好”党员。

高艳平,男,彝族,中共党员,2006年12月入伍,现为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三级警长。入警19年来,他深深扎在云岭边疆,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5次,被国家移民管理局授予“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成绩突出个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成绩突出青年民警”等荣誉。

 

 

扎根边疆 不负青春年华

不一样的青春选择,决定不一样的人生高度。2019年1月,面对公安边防部队改革,作为士兵转改民警的高艳平,主动申请调入独龙江工作,从一个先进单位到另外一个先进单位,高艳平始终初心不改、争先进位,在新的岗位上,不负青春年华,不负使命担当。

昔日的缉毒英雄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改革后,高艳平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成长为业务骨干,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巡边护林、服务群众、法律宣传,获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他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总要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边疆必然会让我成长更快,意志更坚、价值更大。”

 

 

岗位建功 成就事业华章

“查缉工作相对单一,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由于工作性质的转变,高艳平深知,作为一名社区民警,要时刻牢记“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深入辖区,走近群众。

为掌握辖区社情民情,高艳平走遍独龙江42个村民小组,与辖区群众打成一片,在走访中时时注意收集和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线索,不厌其烦地上门当“和事佬”,并牵头组建“五老+两小”彩虹矛盾纠纷调解队。

“出租屋、工地等场所人员流动量大,是治安重点部位,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需重点关注。”独龙江乡南北纵横达90多公里,开展社区工作的6年间,高艳平不断地总结提炼工作方法,对辖区情况和社区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高警官为人和善,平易近人。”每次下乡,高艳平的警务挎包里除了有法律宣传单、笔记本、照相机、理发工具、常用药品,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糖果,这也成了他拉近警民关系的“成功密钥”。

 

 

山河作证 尽展为民情怀

前不久,滚滚洪流冲破了江堤的束缚,咆哮着涌入公路、民房中,导致部分农作物、房屋、路基多处受损。

灾情发生后,高艳平和战友们迅速摸排出辖区内低洼地带和沿江住户,一边通过微信向群众发送转移避险信息,一边组织民警开始分头转移群众,在漆黑的雨夜中,靠着手电微弱的光源,挨家挨户地转移群众,争分夺秒地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

高艳平和战友积极投入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低洼地带、建筑工地进行巡逻排查,主动申请加入物资运送工作,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义警队员、群众等担负起往各个村子运送物资的工作。

 

 

不光是抢险救援,在管边控边工作中他同样是一把好手。月光映照下,马库村边境犹如一幅水墨画,高艳平正带队在边境密林中开展边境巡逻,和民警辅警“扎绑腿、爬竹梯、跨沟壑”,穿梭在巡边的小道上,界桩旁、小道上、密林间遍布了高艳平巡逻的脚印。

漫漫边境线上,有他巡逻执勤的身影;打击犯罪前沿,有他英勇战斗的身姿;服务群众一线,有他无畏逆行的足迹,在极边之地激扬起了扎根边疆、热爱边疆、建功边疆的强大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