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司法行政 > 正文
丽江市古城区司法局:以法治之力解民忧,用实干担当护平安
发布时间:2025-11-11  责任编辑:符晓

今年以来,丽江市古城区司法局紧扣“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锚定“党建引领、法治筑基、服务惠民、治理提效”工作思路,将法治建设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在队伍建设、依法治理、法律服务、社会稳定等领域精准发力,为古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法治筑基优环境,提升依法治理效能

古城区司法局持续完善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召开法治建设专题会议、审议工作报告、强化“述法、考评、督查”联动等举措,将依法治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推动法治建设从“软任务”转变为“硬约束”。在源头把控上,精准履行法律服务职能,全年审查各类合同21件,重点规范签约主体、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及工作文件9件,筑牢依法决策法治底线。

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该局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5场次执法轮训,实现持证上岗全覆盖。推进11个乡镇(街道)“五室”标准化建设,以“三张清单”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难题;推行轻微“首违”教育劝解模式,实现执法温度与力度并重。通过开展企业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推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实体化运作,构建“区级统筹+基层协助”监督网络,联合纪委监委、法院等部门发送提醒函与意见书,强化执法监督权威性。

行政复议工作提质增效成果显著。2025年1月至10月,全区受理行政复议申请201件,审结169件。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复议“纸质+电子”双归档,持续深化“互联网+行政复议申请”模式,整合掌上申请、邮箱、政务平台等多元渠道,实现国家、省、市、区数据实时共享,让群众维权更便捷高效。

服务惠民零距离,织密法治保障网络

古城区司法局创新普法形式,开通“马锅头”民族特色调解室直播平台,形成“1+2+N”调解合力,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78件;开设普法直播间解读反诈、婚恋等法律问题,吸引超万人次观看,收获125.5万次点赞。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特点,组建“双语”普法工作队开展彝汉“双语”宣讲,覆盖土地权益、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升级,组建12支普法工作队、“八五”普法讲师团,累计开展普法授课30余堂,惠及5000余人次;通过“丽江古城普法”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284条,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普法格局。聚焦青少年法治教育,落实“法律进校园”要求,深入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实现边远学校普法全覆盖。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部建成。65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年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

多元共治守平安,筑牢社会稳定防线

古城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三调联动”矛盾化解体系,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全年调解案件1035件。与区人民法院协同成立“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重点化解婚恋纠纷、征地拆迁等复杂矛盾。通过开展3轮次人民调解员培训,调整4名骨干充实区级普法工作队,实现法治宣传与矛盾排查、预警化解深度融合。

安置帮教工作温情发力,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建立“一人一档”管理机制。联合公安、社区开展走访帮扶,帮助解决就业、生活困难,严格落实重点帮教对象“必接必送”制度,强化监所与社会信息对接,加强基层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村(社区)协作,有效控制重新犯罪率,帮助安置帮教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法治护航发展,初心温暖民心。2025年,古城区司法局以扎实举措书写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民生答卷。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深耕法治建设实践,持续提升法律服务质效,以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更务实的便民举措,为古城区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持久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