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司法行政 > 正文
楚雄州楚雄市司法局:“幸福调解”解开治理“千千结”
发布时间:2025-10-27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楚雄州楚雄市司法局结合地域特点,从典型引路到多元参与,从资源整合到源头预防,持续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楚雄、法治楚雄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八角镇:树典型、强示范

八角镇以试点先行、典型带动为抓手,选取必达、法古苴两个村委会作为“幸福调解”示范点,由镇平安法治办指导完善机制、调配资源,推动调解基础设施升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八角模式”。

镇里注重文化赋能,推出“乡村夜话我来讲”方言普法视频,用乡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依托“彝家火塘”等传统载体,推动法治宣传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同时,将调解成效与微网格作用发挥纳入年度考核,选树优秀调解员、网格员等先进典型,有效激发基层治理动能。

彝海街道:建平台、聚合力

彝海街道聚焦邻里、婚恋等常见纠纷,构建“1+10+N”多元解纷体系,以街道“幸福调解”总站为枢纽,在10个村(社区)设立驿站,整合政法力量与社区资源,并创新吸纳外卖骑手、快递员担任“流动哨兵”,形成“街道—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调解队伍。

通过“云综治”平台,街道已登记受理纠纷124件,完成交办事项4件;新就业群体上报线索12条,协助化解矛盾7件,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彝海治理新格局。

苍岭镇:整资源、建闭环

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平安法治办等多方力量,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构建“统一受理、分类分流、协同处置、限时反馈”的闭环流程。

  

深化“警调、诉调、访调”三调联动机制,在综治中心设立调解工作室,邀请律师、乡贤组成专家调解团。今年以来,联合化解复杂纠纷32起,平均调解时长缩短至5天,群众跑动次数减少60%,切实降低了维权成本。

大过口乡:抓源头、强网格

大过口乡构建“农户—网格—村民小组”三级排查机制,将全乡划分为1个总网格、477个细分网格,配备236名网格员与477名微网格员,实现治理力量分层覆盖,精准捕捉家庭琐事、生产经营中的矛盾苗头。

  

网格员常态化开展走访巡查,对发现的纠纷分类施策、即时化解,严防“小纠纷”演变为“大问题”。通过“网格吹哨、村组响应、站所下沉”机制,实现“微事项”网格内快速解决,“急难险”问题协同处置,推动治理服务更精准、更暖心。

“幸福调解”不仅解开了群众的“心头结”,也串起了基层治理的“幸福链”。楚雄市正以这一模式为纽带,持续夯实平安根基,提升治理效能,让法治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