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讨薪要跑断腿,现在扫个码就能申请法律援助!”楚雄州楚雄市农民工老李通过“掌上12348”追回欠薪后感慨道。在楚雄州,一套“降槛有力度、服务有精度、关怀有温度”的法律援助体系正润泽城乡。
降槛扩面,普惠特殊群体
楚雄州创新推出“五降四免”准入机制,打破传统援助壁垒,对农民工讨薪、残疾人维权等五类民生事项取消经济审查,退役军人、留守妇女等四类群体享受“免审直通”服务。姚安县79岁张大爷因交通事故维权受阻,法援律师不仅助其获赔4.7万元,还协调法院在村委会现场开庭,让行动不便老人“零跑腿”解纷。
数字化转型同步发力,构建“1+9+77”立体服务,即1个州级中心统筹调度,9县(市)站点配备“法律明白人”,77个乡镇联络点网格员定期巡访。2024年就地化解土地流转等纠纷205起,线上受理申请326件。在元谋县,文某某通过“容缺受理”机制,仅签署承诺书便快速启动抚养费诉讼,终获母亲按月支付抚养费及医疗费。
智慧赋能,云端服务解民忧
“视频咨询让山里人也能见‘大律师’!”在武定县高桥镇,村民通过高桥司法所远程视频设备,与州级专家“面对面”沟通土地纠纷。楚雄州打造“云端+脚板”双轨模式,微信公众号年均推送法治短剧120期,“智能法律机器人”提供24小时咨询,2024年线上服务突破1.2万人次。
“滇中法援智慧舱”建设平台整合卫星定位、AI语音转化等技术,在彝族村寨实现彝汉“双语”智能咨询;区块链存证系统让松茸溯源、非遗维权等特色需求有据可依。2024年协助绣娘完成版权登记27件,为8000农户锁定特色农产品知识产权。
质效双升,守牢生命线
在楚雄市法援中心,每本案卷都贴着“质量跟踪码”。从受理指派到结案归档,12个关键节点全程留痕,州司法局通过“云南智慧法援平台”实时监管。2024年开展案件评查1365件,整改服务问题89项,实现不合格案件“零发生”。
建立“四维回访”机制,通过电话问询、入户走访、庭审旁听、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追踪服务成效。元谋县在办理完文某某抚养费案后,不仅回访案件结果,更为其家庭对接心理咨询、医疗救助等延伸服务。退役军人杨某被不合理辞退后,法援律师在助其获赔的同时,还协调本地花卉企业为其提供再就业岗位,实现“救济+发展”双重保障。
文化浸润,唱响法治新声
“祖传银饰传儿女,法律道理记心间……”在双柏县安龙堡乡,72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民法典编入彝族查姆古歌,法治韵律随火塘炊烟飘入千家。楚雄州创新“非遗+法援”模式,创作花灯剧《送锦旗》、彝绣法治纹样等文化产品,开展巡回演出89场,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
在姚安县,“退役军人调解队”用“梅葛调”化解涉军纠纷45起;牟定县设立“彝绣法援驿站”,既保护绣娘版权,又将其发展为法治宣传员。这种“调解即普法”的浸润式传播,推动全州涉法信访量下降43%,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