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司法局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全县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工作大局,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实践,积极联动多方力量推动构建“排查—化解—回访”处置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排查,筑牢矛盾“防火墙”
为实施源头治理,县司法局7个镇(街道)司法所联合辖区村、组干部通过入户走访、村民座谈等形式,深入全县75个村(居)委会开展地毯式排查。针对辖区内矛盾纠纷高发地区,建立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数据库,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建立调解工作台账,对六类高风险人员实施“一人一档”动态监测。2025年以来,累计排查发现矛盾线索200余条,建立电子档案156份,成功将12起潜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强基赋能,打造专业“调解团”
在全县7个镇(街道)、75个村(社区)均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聘用和培养人民调解员93人。县司法局对人民调解员坚持常态化培训。除组织参加省、市的业务培训外,每季度由镇(街道)组织培训1次,每年由县级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训不少于1期,确保每名调解员每年接受业务培训不少于12学时。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调解技巧、“云智调”系统运用等,通过联合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等部门,开展观摩庭审、以案释法、专家讲授、实际操作等培训,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时,实施“以奖代补”机制,制定《人民调解员绩效发放考核办法》,按照“谁受益、谁保障”的原则,根据调解案件数量、质量发放补贴,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激发队伍积极性。
分类施策,构建立体“解纷网”
在“司法所+村调委会+网格小组”三级调解网络基础上,联合综治、信访、住建、民政、人社、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组团攻坚”,针对疑难复杂纠纷开展联合研判、协同化解。积极探索“乡贤调解+多元共治”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2025年以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04起。同时,将普法工作贯穿于人民调解工作始终,针对不同矛盾纠纷群体开展不同普法教育。在开展婚恋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内容;在调解劳动争议领域,组织法律专家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举办劳动法律法规专题讲座,解读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除,以及社会保险、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在调解重点信访问题中,组织县司法局行政复议应诉、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参与全县涉访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普法和化解工作。
闭环管理,健全回访“保障链”
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回访工作制度,对已成功调解的案事件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遗留问题,巩固调解成果,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彻底化解,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调解工作取得实效。2025年以来,共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电话回访286次、实地走访18次,回访满意度保持100%。通过回访发现并解决遗留问题7个,完善调解协议13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下一步,富民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基层发展的重要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美好的生活环境,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