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司法行政 > 正文
昆明市红土地司法所:普调结合促和谐
发布时间:2025-01-17  责任编辑:汪雨春

2024年,昆明市东川区司法局红土地司法所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调解+普法”模式,把普法宣传贯穿于人民调解全过程,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把调解过程变为群众学法过程,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切实做到化解一起纠纷、宣传一类法律、教育一方群众、维护一方稳定。

搭建平台 强化调解质效

不断规范调解组织运行。红土地镇有1个镇级调委会、15个村调委会,调委会建设达到100%,每个调委会配备3至5名调解委员。建立人民调解员名录,群众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调解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2024年,各调委会共调解各类纠纷180件。

不断优化矛盾调解中心服务。红土地司法所整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等资源,打造集接待、受理、化解于一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并依托“2+3(1)+N”实体化运行工作机制,加强与政法委员、派出所、人民法庭、综治维稳中心、妇联等部门联动,实现信息互通。配合抓好“周研判、月会商、季分析”,掌握辖区矛盾纠纷,研判分析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2024年,共参与“2+3(1)+N”实体化运行工作会议43次。

  

内外兼修 优化队伍结构

修内力,加强本土力量培育。红土地司法所抓好调解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当地人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吸收熟知社情村情的老干部、调解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基层网格员、法律专业出身的政府工作人员等47人担任调解员,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铺设,稳步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提能力,加强专业调解服务。为着力抓实人民调解组织专业化、规范化运行,红土地司法所做实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能,筑牢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定期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培训,提升调解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2024年,共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培训4场次,覆盖200余人次。

聚合力,加强统筹法治力量。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红土地司法所聘用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治力量为“法治副村长”,建立双向联系、分析研判、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其法律专业优势和实务特长,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协同调解、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法治文化建设能力。

  

创新方式 强化矛盾化解

未雨绸缪,矛盾消弭于未然。红土地司法所组建由村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组成的普法志愿队伍,针对性开展送法上门等活动,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2024年,开展送法上门200次,有效增强群众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

重点摸排,矛盾不留死角。红土地司法所着重排查婚恋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土地纠纷等类型,紧密联合镇平安法治办、派出所等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强大工作合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消除“助燃”因素,扑灭“着火点”。2024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0余次。

  

下一步,红土地司法所将继续聚焦基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服务建设,持续优化司法所在化解矛盾纠纷、安置帮教、普法、依法治理等方面的职能,全面提升司法所服务效能,为建设平安东川、法治东川贡献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