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双柏县以“专项普法进万家”为路径,以“法治释法强护航”为保障,扎实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为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组织引领筑根基
双柏县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将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决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明确自身职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各部门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为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重点对象全覆盖
精准定位重点普法对象,推进普法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等重点地区,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针对青少年群体,学校与司法部门联动,开设法治教育课程,通过主题班会、法治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走进校园,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28场次,以青少年视角解读法律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解,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组织专业法律团队深入企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针对劳动合同履行、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法治培训16场次,推动劳动法规、安全生产法规的普及,将法治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有效减少了劳动纠纷的发生。同时,多部门协同联动实现全域覆盖,持续落实“五个精准”措施,严格落实12类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制度,为特殊群体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法律服务,增强特殊群体的法治观念。
普法宣传有声势
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法主题活动,线上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法”新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七彩云端”App、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民法典知识解读、典型案例分析、法律小故事等内容,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学习法律知识,进一步扩大了民法典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线下以“民法典宣传月”等为契机,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立宣传摊位,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有奖问答等形式,讲解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组建“普法宣传小分队”,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村(社区),以法律“赶大集”“院坝会”等方式,结合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
普法品牌有特色
围绕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旋律,充分发挥法律专家、“法律明白人”、政法干警专业优势,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结合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普法长廊”,通过设置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等阵地展示典型案例的方式,向游客和周边群众宣传民法典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条款,引导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双柏县人民法院以“绿孔雀家园法律保护巡回审判点”“鄂嘉生态保护法庭”为载体,设立“绿孔雀家园”普法工作站,双柏县人民检察院持续打造“检察蓝”守护“中国绿孔雀家园”公益保护品牌,督促保护绿孔雀栖息地生态环境行政诉讼案入选省人民检察院生物多样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在茶叶产区,举办“茶乡普法大讲堂”,邀请法律专家和茶产业专家,围绕茶叶产业发展中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为茶农和茶企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结合双柏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法典宣传与民族歌舞、民俗文化等相结合,编排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普法文艺节目,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打造具有本地辨识度的普法品牌,让普法宣传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