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红河州开远市人民检察院继续立足本地实际,紧扣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目标,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创新宣传形式”为着力点,推动普法宣传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法治宣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聚焦重点领域 精准实施“菜单式”普法
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因地制宜开展主题宣传,积极组织检察干警组成普法小分队分别前往建材城、国家安全主题公园、(村)社区、农贸市场等地,聚焦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流转、未成年人保护、殡葬政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禁毒防艾等内容,进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全面筑牢安全“防护墙”。
组织“法治副村长”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每季度定期下沉村(社区),积极参与村(社区)涉法事务研究,协助围绕村级综治中心场所规范设置、人员配置等要求,结合岗位职能及建设标准出谋划策。常态化开展“院坝普法”“田间普法”,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员、重点问题,全方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如联合开远市委政法委、灵泉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下沉到群众家中,围绕征地拆迁、未成年学生脱管等工作开展普法宣传、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为农户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普法,不断延伸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触角,实现普法与矛盾调处化解“双同步”。
以“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为导向,将“方言方语+法言法语”相结合,通过走村串户、村委会例会、上门办案、庭审到家等方式倾听基层声音,在“认认门、熟熟路、交交友”中收集社情民意,与群众建立紧密联系,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在调解矛盾纠纷的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精准履职的“责任清单”。
2025年以来,共组织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累计解答咨询100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
聚焦重点人群 构建精准普法“靶向体系”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扎实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企业“一站式”绿色通道,开展企业专项检查,引导其合法经营。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防范金融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推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落实“法治副校长”责任,先后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当‘六一’遇上‘检察蓝’检察开放日”“以青春之名,赴法治之约”“线上云课堂”等法治宣传活动5场次,受众300余人;依法进行监护干预和亲职教育,针对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的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20余份。联合开远市人民法院组织开展“旁听庭审”活动,为广大师生真实还原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到庭审庄严、司法权威,达到了法治教育和警示教育效果。
在“学习雷锋纪念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取“理论+案例+互动”模式,多角度宣传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民事检察工作职责等内容。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法律咨询宣传5场次,受教育群众300余人。
创新宣传形式 传播普法好声音
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便民服务、法治宣传、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打造以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媒体矩阵。今年以来发布普法资讯100余条,宣传稿件被省级、州级、市级媒体转发20余篇,阅读量累计30万次。加强与主流媒体协作,依托开远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以案释法,传播检察好声音,讲述检察好故事。提高普法宣传“鲜活力”,积极创作普法小剧场、微视频、动漫等普法宣传产品。
不断贴近检察办案和普法需求,创新打造“开检君”形象,用于接待来访、新媒体平台展示、普法宣传等场景,制作形式多样的系列检察文创产品,将法治元素与文化元素相融合,兼具美观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让新时代法治理念更贴近民心,让检察文化建设更有力量。
下一步,开远市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以“需求导向、精准施策、长效治理”为原则,探索“法治+文化”融合模式,推动普法宣传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为平安开远、法治开远建设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