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元谋县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创新构建“微网格”治理体系,通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快速处置、结果反馈”四项闭环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构建立体“感知网”
优化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微网格”四级治理架构,在全县设置6500余个“微网格”,选聘6200名党员、志愿者担任微网格员,严格落实“三必到五必访”职责(家庭变故、突发事件、矛盾纠纷必到;独居老人等五类群体每月必访)。

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走访5.8万次,收集群众诉求43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6800余件,办结率达95%。同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安装高清摄像机、人脸识别等智能设备,构建起全域覆盖、快速响应的感知网络。
激活多元处置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元谋县建立起分级分类处置机制:对于120余项民生服务事项,由微网格员即时处置,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针对复杂问题,启动“网格吹哨—村级会商—限时办结”机制,由村党总支召集党员、微网格员等开展民主协商;对跨村跨界事项,则由乡镇总网格长协调,通过“村级提需求—乡派工单—部门接任务”流程,实现多部门联动处置,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
健全跟踪反馈环
注重治理过程的透明度和结果的可感知度:对28类民生工程实行微信群“日通报”、村务栏“周公示”;微网格员持“一户一告知书”上门解读政策,确保群众知情参与。推行“线上反馈+上门告知”双轨反馈机制,每日公示办结情况,对特殊对象实行100%“面对面”回访。应用“13710”工作法(1天受理、3天定方案、7天办结、10天回访),将办结时效、群众满意率纳入考核体系,对满意度低于80%的事项启动“二次办理”,形成“处置一个问题、化解一类风险”的良性循环。

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6500余个“微网格”如植根大地的“善治根系”,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这支由党员先锋组成的“红网铁军”,正以精准服务和高效治理生动诠释“民呼我为”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