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今年6月以来,楚雄州双柏县集中开展重点领域问题排查处置工作,创新推出“全域排查—分析研判—定级包保—多元化解—跟踪问效”五步闭环治理模式,对各类风险隐患问题实行清单化、销号式管理,交出了一份“隐患清仓、风险清零、社会清朗”的满意答卷。
一线“感知网”:全域拉网清底数
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以村民小组为单元,以户为单位,聚焦基层党建、安全生产、民生保障、重点人群帮教等矛盾易发高发重点领域的60项具体问题,紧盯利益诉求集中、维权意愿强烈、易串联聚集等重点群体,围绕社会活动密集期、政治敏感期、季节转换的风险高发期等重点时段,对商业街区、中心广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管理难度高的重点区域开展条线排查,逐户逐人过筛,切实把各类问题查深找全摸透。
持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开展好矛盾纠纷线索收集报送工作,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地方说、有人去管。从“人海摸排”到“数据在册”,四级联动把千家万户的“微风险”汇成一张“民情底图”。截至目前,共发现风险隐患640件,其中高风险69件、中风险197件、低风险374件。
专业“把脉团”:三维画像定风险
建立“历史溯源、现实透视、关联扫描”三维分析研判体系,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对每一起纠纷实行“周研判、周会商、周预警”,研判核查上报问题是否属实、排查是否全面等情况。
明确牵头领导、完成时限,需要县级相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对接,协同县级部门共同完成分析研判工作,将风险等级从“感觉”变为“数据”,依据问题排查及等级研判清单同步开展问题处置化解相关工作。
管控“差异化”:三色管理明责权
对研判后的风险问题,推行“一名县级领导包保+一个责任部门包案+一套化解措施管控+一支专业队伍攻坚+一本工作台账纪实”的“五保一”工作责任制,依据矛盾风险危害性、紧迫性、扩散性进行科学分类定级,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低风险挂“绿牌”,及时化解后实行“日走访+周回访”,防止反弹;中风险挂“黄牌”,及时稳控,限时化解;高风险挂“红牌”,专班攻坚,综合施策,实时调度,实现风险处置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关键转变。
多元“解纷链”:三端联动化千结
健全矛盾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发挥基层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作用,第一时间感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预判并制定防范预案,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产生。畅通诉求解决主渠道,坚持“三到位一处理”,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积极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作用,鼓励律师、心理咨询师、调解能人等第三方“组团服务”。
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动态管理,加强教育疏导,防止纠纷激化。对跨部门、跨领域问题,由主责部门统筹协调,会同相关部门合力攻坚。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前端感知—中端会诊—末端收口”三端同向发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社会治理从“单兵作战”迈向“合成作战”,形成“诉求解决、困难帮扶、教育疏导、依法处置”全链条闭环。
跟踪“问效单”:滚动“回炉”固长效
“化解率不是终点,满意率才是答案。”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深入分析矛盾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查找制度机制、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漏洞,举一反三,推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不断提升源头预防、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组织专人实时入户“拉家常”,既问满意度也收集新苗头,实现“回访一次、预防一批”。
开展“滚动式”督导,对化解进度实行“周通报、月会商、季考评”。对已化解销号事项,逐一进行电话回访、实地抽查,发现苗头回潮立即“回炉”,专班复盘、升级调解方案、限期二次化解,把一次性化解升级为永续治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