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文山州巧用三面“镜” 打好防风险化矛盾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5-07-23  责任编辑:符晓

自2024年11月“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开展以来,文山州在为期半年的专项治理中,通过巧用梳理排查这面“放大镜”、分析研判这面“显微镜”、总结锁定化解这面“瞄准镜”,全力攻坚化解存量矛盾,有效推动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显著改善。

全域排查用“放大镜”让隐患归零

为做深做实防风险化矛盾工作,文山州高站位谋划,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建立以州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机制,压实“五级书记”抓各类安全稳定风险的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专项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延伸至治理“末梢”。

全州上下通过构建“政法统筹、部门协同、属地兜底”责任体系,实行党委政法委及重点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挂联指导县(市)和重点乡镇(街道)命案防控制度,对高风险矛盾纠纷实行党委、政府领导包案的责任体系;将专项治理与“深、联、帮”专项行动深度融合,构建完善制度体系;依托基层党组织深入整合部门人员、社会力量,注重基层力量发挥,以“放大镜”视角对全域全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地毯式搜索排查。

针对发现的问题,文山州制作了婚姻、家庭、邻里等9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程图,并在每个乡镇(街道)选取1至2个网格进行示范排查,向每个网格派出由“干部+网格员+乡贤寨老”组成的小分队。他们依据实有人口名单对全州家庭户逐户筛查,全面起底矛盾纠纷,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发现、在家门口解决”。

  

“居安了,心稳了,业才能兴。”新纳入广南县三岔河社区的居民冯明香用这10个字表达了激动的心情。地处滇桂交界处的广南县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散居在城乡接合部,管理难问题突出。在此次专项治理行动中,县委、县政府结合政法机关在全域排查矛盾风险过程中梳理出的这部分群众所盼所需所急的问题,将包括冯明香在内的7202户一次性规范纳入三岔河社区管理,并在该社区新建10余个村(居)民小组,让政法专干参与到村组干部选举、村庄规划、村规民约制定等各项事务中,还积极引进企业落户该社区,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效解决曾常年困扰这部分“新居民”的各类问题,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

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排查矛盾纠纷从专项治理前每月550件增长到现在每月1350件,当月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从500件增长到1310件,排查受理数、调解成功数实现“双倍增”。

“我们以‘小切口’为抓手,培训各行业领域的一线责任人、各村组干部为防风险化矛盾工作的‘头雁’,让他们‘看得懂、记得住、做得了’。”文山州委政法委副书记介绍,结合排查出的问题清单,州委办印发了全州抓党建促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组织村组干部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让他们工作起来更容易上手。同时,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还鼓励各村(社区)利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矛盾纠纷线索举报专项奖励基金,探索“群众雪亮眼睛+集体经济反哺”的创新模式,构建文山州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靶向聚焦用“显微镜”攻克调处难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前期全面排查过程中,发现全州过去几十年遗留下来的山林土地纠纷达283件,涉及2个省(区)、4个州(市)、316个村小组、9.13万人,纠纷争议面积达10.1万亩。文山州委政法委副书记说,针对行政接边地区矛盾纠纷存量大的问题,政法机关积极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协作,通过组织调解专家形成专班集中攻坚,引导群众消除隔阂、放下积怨、向前看。

砚山县阿猛镇顶丘村小组与租白村小组的山林土地权属纠纷长达40多年,涉及群众296户,争议面积2114亩。县、镇、村三级多次调解无果,群众积怨深、上访不断。砚山县由县委书记、县长“包案”,组建专班化解。专班走访群众200余人次,形成调查笔录160余份,制作图纸5套15份,多次踏勘指认现场。县政府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公安机关处理村霸势力团伙。在定界时,部分群众破坏界桩,工作组通过法治宣传教育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最终化解了这起长达40多年的矛盾纠纷。为夯实调处成果、消除隔阂误解,砚山县还引进蓝莓种植企业,流转争议片区土地,为两个村集体创收,实现了两村群众从对立到和睦相处的转变。

  

“领导包案”破僵局、“专班化解”清遗题、“骨干力量”全力调……在矛盾风险底盘清的基础上,文山州按照不同案件类型,靶向聚焦,用“显微镜”视角攻坚克难,努力做到遗留问题“清仓”、跨界矛盾“清底”、行政争议“清源”。据了解,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州已成功化解64件行政接边地区涉土地权属方面的历史遗留矛盾,一批“冤家村”变成“友谊村”;成功破解“烂尾之困”,246个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惠及30万名买房群众,房地产领域集体访保持“零发生”;成功化解多起行政争议,行政应诉案件败诉率从过去长期保持的47%左右下降到现在的较低水平,政府公信力大大提升。

动态校准用“瞄准镜”锁险促联处

针对婚姻家庭纠纷处置不当易存安全隐患的情况,文山州将摸底排查作为减少和预防婚姻家庭纠纷引发案(事)件的首要任务,强化全面摸排,逐案逐户登记,“一事一研判”。同时,探索网格起底与离婚诉讼、离婚办理、警情受理、法律咨询、住院治疗、家暴投诉“1+6”工作模式,推动婚姻家庭纠纷“条块共治”。

广南县曙光乡刘某与李某自2023年6月离婚后,因所居住的农村自建房难以分割,双方及其亲属6人共同居住在同一房屋内,“离婚不离家”导致纠纷接连不断。为有效化解纠纷,综治中心牵头形成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总负责人包案,“综治专干+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员+派出所民警+社区党支部书记”等多方共治的专班动态跟办模式,经过县、乡、村三级7次到现场召开“院坝会”,既“背对背”倾听释放情绪,又“面对面”厘清财产关系,既引导外向务工“冷处理”,又择机快速破冰“热处理”,最终做通双方工作,通过一方折价补偿等方式彻底化解矛盾,让双方都开启了新生活。

针对风险等级较高的矛盾纠纷,文山州用“瞄准镜”的视角,采取动态校准,锁险、联处,力争让每一件高风险案件第一时间得到高效处置。通过“接诉即办”马上调、“分类评估”动态调、“法治副村长”带着调、“干部到访”入户调等系列举措,探索出了专群联解机制,创造性地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高效地“滚动解决”。

  

在婚姻家事纠纷处置方面,目前,文山州已出台《惩戒破坏他人婚姻关系七条措施》,打出移风易俗、抵制早婚、反对家暴、惩戒重婚等“组合拳”,促进家庭关系回归正常,提升婚姻稳固度、家庭融洽度和社会和谐度。仅5个月,全州就深度摸排婚姻家庭纠纷及“离婚不离家”“离婚纷未解”问题6663件,化解成功6333件,调解成功率从2024年的62.35%提高到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