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宾川县宾居镇清河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产业发展为支撑、民生改善为导向,创新推行“五个一”乡村治理模式,通过“选优配强带头人、筑牢党组织堡垒、完善制度机制、培育特色产业、共创幸福家园”的系统性举措,成功构建“组织强、人才兴、产业旺、治理优、乡风纯”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选好一个带头人 让基层治理“有人”
清河社区以“能人治村”为导向,选拔使用“致富带头人”,配强社区“两委”成员、党支部书记、小组长37人。适时优化班子队伍,把11名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选拔为村组干部,培养后备干部4名,组建能干事、懂经营、善治理的村级“领头雁”队伍。
建强一个党组织 让基层治理“有序”
清河社区以7个党支部为“战斗堡垒”、29个居民小组网格为“作战单元”、48个党员中心户为“前哨点”、172个微网格为“治理末梢”,整合“一村一辅警”、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人群力量,一网统尽村内大小事务,通过“书记抓、抓书记”,构建“社区党组织—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长”治理体系,实现“第一时间掌握民情、第一现场解决问题、第一维度回应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健全一套好机制 让基层治理“有力”
清河社区持续优化干部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激活村组干部内生动力。多岗融合提高津贴,推行“大管家”模式,由小组长统筹处理辖区业务,每月根据当地工价领取误工津贴,经“一事一议”后从村集体经济中每人每月再补贴500元。实行“基础工资+绩效奖金”的“双轨制”,将工作指标考核结果与年度补助挂钩。同时,深化拓展以案奖补、以奖代补机制,全面落实州级信息线索奖补政策,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零出村”。
发展一批新产业 让基层治理“有钱”
清河社区将强村富民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着力解决科技培训、技术推广、产业贷款等方面问题。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扶持壮大本地农业科技公司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加群众务工1.8万余人次。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增收模式,把宾川县必军合作社培育成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党支部+企业”模式,带动社员增收。2024年,发展柑橘、葡萄、大蒜等特色优质产业4200亩,产值达1.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
共建一个幸福村 让基层治理“有效”
清河社区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统筹力量、形成合力。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投入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建设全覆盖高清摄像头,新建道路、水池、日间照料中心等民生工程。警社联合整治道路安全隐患,联动包干化解果蔬交易高峰交通拥堵问题。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客情报备制度,规范红白事。建立“党员+保洁员+志愿者”卫生整治队伍,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现治安、民生、环境同步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