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空港经济区有21个住宅小区,小区内有14726户家庭、4万名常住居民。曾经,这里的治安环境让居民忧心不已;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安居乐园,不仅环境优美、治安秩序井然,而且邻里和睦、其乐融融。
从“忧居”到“优居”,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发动群众 构筑第一道防线
从前的航城片区,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邻里矛盾时有发生。面对治安难题,“警察蓝”打造了“红袖标”群防群治力量。
面对航城片区人口结构复杂、流动性强等治理难题,昆明市公安局主动出击,约谈片区物业,精准“把脉”,开出涵盖强化安全管理等在内的13条良方。2024年4月24日,在公安机关全力推动下,一支由物业楼栋管家、保安、保洁等400余人组成的“红袖标”治安志愿队伍正式成立。
今年5月的一天,长水航城水杉苑“红袖标”治安巡逻员在小区内开展巡逻工作。忽然,他嗅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烟味,于是赶紧循着烟味快步查找。穿过小区边界,只见对面空地上两名居民正在燃烧枯草,现场火光隐现,浓烟四起。巡逻员果断通过对讲机向安保值班室报告,并迅速扑灭明火,将一场可能酿成的事故化解。火虽熄,但隐患尚存。巡逻员与随后到场的民警一同耐心向居民讲述露天焚烧的隐患与风险。两名居民听后深感懊悔,表示今后将引以为戒,杜绝此类行为。
有了“红袖标”的守护,居民的安全感有了显著提升。机场员工李女士对此感触最深:“以前值夜班时,总担心家里的安全。现在每次看到楼栋管家和保安员戴着‘红袖标’在巡逻,就感到很安心。”
公安赋能 锻造治安铁军
昆明市公安局一直密切关注着“红袖标”这支治安力量,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及时给予帮助。
“有次凌晨我们抓到个偷电瓶的人,人是抓住了,可该问啥?咋处理?大伙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物业保安老刘说。
得知情况后,昆明市公安局训练支队立即组织教官到一线送教,对“红袖标”队伍开展为期9天的驻训。从法律授权边界到规范控制技巧,从证据固定到自我保护,教官们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指导。
针对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公安机关将反诈宣传与处置能力培训作为“红袖标”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专项培训中,民警系统传授识别诈骗话术、劝阻技巧和应急上报流程,确保队员在巡逻中发现潜在受害人时能第一时间有效干预。同时,“红袖标”专项微信群不仅成为巡防指令的“中枢神经”,更成为高频推送反诈预警案例、揭露最新骗术的“空中课堂”,精准覆盖21个小区。
队员依据群内指令,精准排布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巡逻,网格化、高频次布防,织密社区安全的“天罗地网”。公安机关还联合物业编制居民安全手册,专章剖析“杀猪盘”、养老诈骗等典型案例,并定期组织反诈进社区宣讲会,由民警和“红袖标”骨干进行宣讲。针对易受骗群体,“红袖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入户讲解,发放反诈宣传单,甚至组织防范养老诈骗模拟演练,通过角色扮演手把手教会老人识别保健品诈骗等话术陷阱。
长水航城在反诈宣传与群防群治深度融合上的成功实践,为全市社区治安防范提供了宝贵经验。市机制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已着手组织全市物业系统学习推广其经验做法,特别是针对警情高发的小区,将点名通知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物业企业,进行重点督导和跟踪问效,推动“红袖标”经验开花结果,让更多居民共享平安硕果。
群策群力 共绘和谐新画卷
长治久安,根在于精耕细作、魂在于共建共治。在派出所指导下,“红袖标”力量深入社区治理“末梢”,探索“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工作信息精准掌握,服务管理直达家门。组建130余个业主“连心群”,实现民警、物业、社区三方联动,24小时在线响应,让“群里喊一声,马上有回音”成为新常态。
路灯损坏、墙皮脱落、噪声扰民……戴着“红袖标”的物业人员第一时间出现,用行动回应群众诉求。
而在安防巡逻之外,一场场“红袖标茶话会”,更是让居民的安全感十足。几杯清茶、几句家常,通过借鉴公安调解智慧,物业组织的“红袖标茶话会”成为化解居民心结的港湾。
曾因车位问题三年不说一句话的小区居民王阿姨和张师傅,在“红袖标”队员的牵线协调下促膝而谈,一杯茶、一席话,旧怨冰释。“感谢这些热心的‘红袖标’,现在老张还常给我送腌菜呢!”王阿姨笑着说。
从治安防线到情感纽带,“红袖标”不仅织密了平安的网格,更将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的灯下琐事,将公安智慧润物细无声地注入邻里关系之中。从“忧居”之困到“优居”之乐,从隐患丛生到安心可见,航城片区的华丽蝶变,是“公安主导、红袖发力、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平安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