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玉溪市通海县里山乡:多措并举深化“无讼乡村”创建
发布时间:2025-05-21  责任编辑:汪雨春

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玉溪市通海县里山乡围绕“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行动,以综治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举措,推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责任落实,构建起“预防、化解、联动”紧密衔接的立体化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全乡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改善,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持续保持48年“零命案”纪录,4个村(社区)先后荣获“无讼社区”“和谐乡村”称号,为平安通海建设注入里山力量。

全域排查,精准管控,夯实风险防控根基

深入开展“查风险、除隐患、保稳定、促发展”专项行动,建立“全面覆盖、精准管控”的风险排查机制,全方位、深层次地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围绕婚恋家庭、邻里纠纷、劳资债务等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领域,细致入微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分级分类处置台账。截至目前,共排查登记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30件,为后续精准管控提供依据。

全面摸底排查12类特殊群体,精准掌握各类人员信息。对排查出的存在“民转刑”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明确领导包案制度,制定专属管控方案,实现“一人一策”动态监管。对企业、出租屋、台球室、旅馆、加油站、民爆仓库等场所,开展多轮次、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并严格落实“排查、整改、验收”的闭环管理责任链条,确保隐患整改到位,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源头治理,分级调处,阻断矛盾升级路径

积极构建“三级响应”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采取不同的化解策略,从源头上遏制矛盾升级。

突出源头性化解。依托全乡257名网格员,推行“日巡+夜访”工作模式,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苗头,2025年一季度,成功化解邻里口角、家庭琐事等苗头性纠纷13件。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乡综治中心牵头,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对中等风险纠纷开展攻坚化解工作。调解组深入分析矛盾纠纷的成因和特点,科学评估诉讼风险,制定调解方案,成功化解中等风险纠纷2件,避免了3起潜在诉讼案件的发生。积极协调法院、金融机构等部门,成功为村民小组解决一起因拖欠工程款而冻结集体资金账户的积案。

  

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依托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优化网格化管理,创新协同化机制,全面激活基层治理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完成了乡级综治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制度规范、人员配备、功能区域“三到位”,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扎实推进网格化工作。全乡共构建44个基础网格单元,配备44名网格长、257名专职网格员,较去年增员128人,增幅达99.2%。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全覆盖,矛盾排查效率提升了50%。

进一步完善“吹哨报到”响应机制,通过“周研判+月调度”闭环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化解疑难案件15件,非诉讼解纷率达到98.8%,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诉调衔接,双向赋能,深化“无讼乡村”创建

通过建立司法服务前置延伸、考核激励驱动创建、府院联动提质增效等举措,深化“无讼乡村”创建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加大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站基层服务点工作力度,为基层调解工作提供法律咨询、文书指导、司法确认等专业服务,提升基层调解协议的规范化水平,增强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推动基层调解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将“无讼乡村”评选纳入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里山社区、象平村、大黑冲村、中铺村等4个村(社区)先后荣获“无诉社区”“和谐乡村”称号。

以通海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站基层服务点为平台,进一步完善“一表一册”为诉调对接信息共享载体,加强乡一级“府院联动”,及时协调县人民法院同乡综治中心及村(社区)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有机结合,提升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今年以来,里山乡源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