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翠湖,空气中还有丝丝凉意,晨跑的人们活力满满地跑过,交警正在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夜幕降临,南强街、昆明老街灯火通明,辖区民警带着“护小侠”一起巡逻,游客驻足在小摊前品尝美食,烟火气十足……
近日,记者从昆明市五华区委政法委获悉,在2024年云南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五华区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排名创历史新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三年实现“双提升”。这一亮眼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五华区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持续发力。
殚精竭虑 实现全区平安
2024年,五华区以“平安建设”为主线,推动社会面持续稳定。五华区以“平安2024”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治安防控体系,高效完成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双下降一扭转一底线”目标,并实现普法强基补短板“七降两升”工作成效。
在“平安2024”专项行动中,五华区以红云、普吉和黑林铺3个具有代表性的街道片区为重点,整合专业力量、集成专业手段、强化专业攻坚,通过片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带动全区社会治理质效提档升级。深入探索辖区治安治理的有效策略,创新性地推进警企协作,实现联户联勤模式,构筑起“巡逻、处警、查控”综合巡防体系。同时,推行“三色”治安分区管理,将治安状况不同的区域细分为红色、黄色、绿色三个等级,通过“降温降色”措施,全方位提高辖区治安治理的整体效能。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区接报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3.06%、4.88%。破获一批涉食药类、经侦类违法犯罪案件,为群众追赃挽损1.52亿元。电信诈骗案件持续保持“两降两升”目标态势,冻结发还电诈受害人资金1244万余元;北片区、西北片区首次实现刑事治安警情同步下降,全区政治社会环境稳中向好。
实干开路 破解治理难题
五华区坚持问题导向,以多项首创性改革破解治理难题,为群众安全感“加码”。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五华区委政法委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凝聚强大“护未”合力,携手各方共绘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目前,全区269个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法治副校长”275名,实现办学点全覆盖。通过校园内外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行业场所监管,以及对涉罪未成年人分层分级矫治,全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显著下降,普法精准度和实效性持续提升。
醉驾案件的办理在主观认定、法律适用及证据程序层面都存在难点,而“一站式办理”通过整合司法流程、明确规则和强化协作,既提高了效率,又保障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与公正性。2024年,五华区探索创建全省首家“醉驾案件一站式办理中心”,五华区委政法委统筹五华区人民检察院、五华区人民法院、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涉车犯罪侦查大队、五华区司法局等政法机关进驻中心,通过一体化办案模式,案件办理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7天,近200件案件高效办结且无一人上诉,推动轻微刑事案件处理驶入“快车道”。
同时,五华区着力解决办事群众“多地跑、折返跑、时间长”问题,实现“就近办”再升级。2024年,五华区挂牌启用五华公安分局政务服务管理中心,设置9个“一窗通办”窗口,以及红云、普吉、华山3个公安综合服务窗口,户政、出入境、车驾管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此外,创新推出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午间不断岗、周三夜市、周六全天办、窗口人员导办等服务举措,打造全覆盖的“一窗通办”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不遗余力 助力护企暖民
在行政争议的预防与化解上,五华区不仅在各关键节点设立行政复议窗口,还创造性地成立全省首个“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室”,有效推动行政争议的根本解决。区司法局与区法院共同梳理败诉案例,进行彻底的复盘与评估,并组织相关单位学习,以达到警示教育与规范行为的目的,从而降低违法风险。截至2024年底,五华区已成功化解企业行政争议3起、处理企业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案件2起、企业非诉执行监督案件7起、办理市场主体领域行政违法监督案件3起。
五华区还在全市范围内首创法治营商环境联络员制度。通过在企业与法院之间设立联络员,运用普法宣传、释法说理等手段,积极响应企业的需求,有效解决企业的合理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
为持续增强群众在司法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五华区委政法委牵头,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深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冷、硬、横、推”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扎实做好评价回访各项重点工作,把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落地落实。2024年,全区完成回访评价18.2万条,满意率达99.99%。
站在新起点,五华区将继续书写守护群众安全感、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时代篇章。
(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 通讯员:胡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