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普洱市镇沅县恩乐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创新推行“小板凳”工作法,通过构建“议事—服务—课堂”“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推动资源下沉、服务落地,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小板凳”议事,解难题聚民心。搭建流动“小板凳”议事平台,坚持“群众事群众议”,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在辖区3个社区的182个微网格中设立60个“小板凳”议事调解点,由社区党支部牵头,联合网格单位、职能部门、居民代表等力量共同参与,把居民议事会转移到“小板凳”上,以“拉家常”的方式收集民意、排查矛盾。推行“线上线下双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敲门入户行动,建立“问题清单化”管理模式,管好用好网格化治理“5+N”队伍,明确责任分工与完成时限,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2025年以来,共召开“小板凳”议事座谈会15场、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13件、调处矛盾纠纷20余起,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小板凳”服务,惠民生暖人心。科学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组建“1+N”服务团队(即1名社区网格员+N名专业志愿者),定人、定岗、定责开展工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积极开展文化、医疗、卫生等“小板凳”入户志愿行动。同时,依托“网格化+志愿服务”平台,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居民评单”的闭环机制,为居民提供更贴心、更暖心的“个性化”服务,变“群众找上门”为“服务送上门”。2025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2场次,服务群众65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
“小板凳”课堂,传党音筑同心。将“小板凳”课堂打造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积极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以“微讲堂”形式,围绕群众需求开展理论宣讲、法律咨询、医疗保障等宣传教育,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创新“板凳议事+课堂”融合模式,在调解纠纷后及时开展普法教育,实现“解决问题”与“思想引领”双提升。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板凳课堂”82场次,覆盖居民2000余人次,群众政治文化素养和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通过“小板凳”工作法,恩乐镇有效提高了社区组织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了社区无固定会议场所的困境,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从“政策宣讲”到“情感共鸣”三大转变。下一步,恩乐镇将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与群众参与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镇沅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