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曲靖市委、市政府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工作导向,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矛盾化解与平安保障服务,聚焦资源整合、矛盾化解、制度规范、科技赋能、群众评价五个方面,构建“全域贯通、高效协同、法治引领”的治理体系,推动社会综合治理从“分散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型,全面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自规范化建设推进以来,综治中心整合政法单位及行业部门资源27家,跨部门协同处置效率提升65%,矛盾纠纷化解12766起,平均化解周期缩短40%,命案发生率同比下降57.14%。
资源整合“一体化”,打造综合治理“枢纽平台”
实现治理要素全域贯通
综治中心以“大整合”思维破除体制壁垒,构建“中枢牵引、多维联动”的资源整合体系。
部门资源“协同融通”。市、县综治中心通过统筹政法、信访、民政、卫健、人社等多部门资源,建立“常驻+轮驻+随驻”机制,整合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推行“一窗受理、分类流转、限时办结、督导反馈”工作闭环,构建“多中心合一、一站式解纷”模式。
力量汇聚“一体联动”。市综治中心牵头抓总,统筹政法单位及行业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入驻综治中心,采用“综治中心+维护社会稳定专班”实体化运行模式,持续深化命案防控“6+2”专项行动,紧盯重点群体、重点事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全面起底消除各类突出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全过程要求,全面起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通过收集汇总、分析研判、实地下沉、核查督办、预警提醒等方式,督办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类重点矛盾纠纷5000余件次,督促加强对特殊重点人员服务管理2000余人次,通过跨部门、跨区域联合行动,成功整治各类安全隐患1300余处,协同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
矛盾化解“高效化”,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防线”
构建多元解纷生态圈
聚焦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打造“分级过滤、多元共治”的解纷体系。
五级调解网络“层层过滤”。着力健全完善“五级联动、三调对接”多元调解工作格局,做实市、县、乡、村、网格五级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全链条打造“指挥部—主阵地—桥头堡—前哨岗”,形成上下联动、梯次过滤、就地化解的多元解纷规范体系。做实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仲裁、心理疏导、诉讼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全流程完善群众诉求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让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省时、省心、省力的全方位调解服务,切实将各级综治中心打造为“为民服务综合体”,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
品牌智库赋能“疑难攻坚”。探索组建由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师、行业专家构成的“解纷智库”,建立重大矛盾“专家会诊”联动处置机制。建设了一批特色化、品牌化的人民调解室,成立“红管家”孟姐、“菜篮子”“家和”“王大姐”等“珠源和姐”品牌调解工作室。近日,麒麟区综治中心与法院、公安、司法、社区等多部门联合会商,通过专业且温情的调解,解开了张某兄弟的心结,让亲情得以修复。2025年3月11日,在白石江街道综治中心,兄弟二人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多年的阴霾终于散去,双方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制度规范“标准化”,夯实基层治理“法治根基”
织密长效治理制度网
以标准化建设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法治护航”的规范体系。
制度规范“精细到岗”。按照“功能定位科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网格管理精准化、运行机制高效化、工作手段信息化”要求,建立健全日常管理、首问负责、教育疏导、联调联动、“三调”对接、会商研判、监督考核等岗位工作标准,推进规范化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树牢鲜明的工作导向、用人导向、考核导向,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把综治中心打造成汇集社情民意的“参谋部”、化解矛盾纠纷的“指挥部”、解决治理难题的“服务部”。
法治服务“下沉到底”。“工程欠款已经到账,该结的款项我们在陆续结了,请放心,事情解决得如此圆满出乎意料,真是多亏了你们!”6月17日下午,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当事人带着两面印有“能动执行促和解,千万惠企暖营商”的鲜红锦旗走进综治中心。统筹实施“千万工程”,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组成法治宣讲团队,深入企业、社区开展“法律门诊”“巡回法庭”等活动600余场次,培育“法律明白人”1万余名,已成为老百姓日常处理矛盾纠纷的“话事人”。
科技赋能“智慧化”,构建风险防控“数字屏障”
打造未来治理新模式
以数字技术重塑风险防控模式,构建“感知—研判—处置—反馈”智能闭环。
风险感知“全域触达”。沾益区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一网统管”综合治理新模式,通过数字赋能打通综合治理“神经末梢”,实现信息快捷上报、问题及时发现、群众广泛参与,构建了“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的综合治理新格局。规范化建设以来,收到各类问题线索10万余条,有效处置率达96.67%,有效提升了综合治理效能。
预警模型“深度穿透”。探索建设公安社会治安防控“公共视频监控综治分平台”感知网络,整合接入各类智能监控设备5700余路,前端视觉分析设备约覆盖70%城区重点区域,可对公共安全、重点事件、重点群体等各类基层治理高频事件进行24小时不间断检测、分析、预警上报,大幅提升社会治安防控预测预防预警能力。
群众评价“口碑化”,提升综合治理“民生温度”
谱写共建共治共享新篇章
坚持“治理成效由群众评判”,构建“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全程跟踪—效果多维评价”民生服务体系。
诉求响应“有速度更有温度”。开通微信“随手拍”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建立“2小时初步响应、48小时办理反馈”机制。沾益区独居老人李阿姨通过“随手拍”反映楼道照明故障,综治中心收到反馈后,立即派单至物业和电力部门,3小时内完成检修并同步通知子女,获得群众点赞。
平安建设“人人都是主角”。统筹实施“平安细胞工程”,发展“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平安志愿者1万余人,组织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采取火塘会、院坝会、楼宇会、群众会等形式,推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做决定、统一实施抓落实“五步议事”,逐步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新格局,有效解决了群众声音听不到、基层情况看不到、社会问题找不准等“信息上不来”的问题。
“规范化建设让综治中心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综合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制度优势”与“技术优势”深度融合,全力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各级综治中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