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楚雄州元谋县:“敲门嫂”敲开“幸福门”
发布时间:2025-04-07  责任编辑:汪雨春

在凤凰花染红金沙江畔的季节里,一群身着“志愿红”的巾帼身影穿行在楚雄州元谋县的阡陌之间,她们是179名“敲门嫂”。“敲门嫂”用最朴素的敲门声叩开基层治理的三重门,在2024年交出了化解矛盾纠纷42起、开展帮扶活动110余次的暖心答卷。

叩开“心门”,从家长里短到定分止争

“多亏了‘敲门嫂’,不然我们这家就散了!”平田乡班果村的罗大婶说起三个月前的家庭纠纷仍心有余悸。当“敲门嫂”李香接到老人电话时,一家人扭打在一起的场景令人揪心。这支由司法、妇联骨干组成的“攻坚小分队”,连续三天登门调解,用“乡音土话”释法说理,最终让三代人重归于好。

这样的温情场景在元谋县已成常态。“敲门嫂”创新构建“1+5+N”服务体系,以妇联组织为核心枢纽,联动“凤凰花调解”工作室等专业力量,将法律咨询室“搬”到农家院落。她们独创的“三阶调解法”——首访摸清症结、联调形成方案、回访巩固成果,使得家事纠纷化解周期缩短60%。在处置小班果村赡养纠纷时,调解员邀请法院特聘调解员共同上门,既讲民法典的法理,更解“养儿防老”的心结,最终促成子女签订“孝心赡养协议”。

敲响“健康门”,从送医上门到守护夕阳

“血压有点高,明天我们带乡医再来复诊。”在平田村李成兰家,“敲门嫂”医疗小分队边记录数据边叮嘱。针对全乡532名留守老人建立的“爱心帮扶卡”制度,让每个红手印都连着精准服务——送医上门40人次、协助10位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送餐服务覆盖5个村委会。这支队伍里既有退休护士长,也有村医家属,她们自制的“健康晴雨表”成为老人们的“定心丸”。

  

每周二的“银发关爱日”,“敲门嫂”们总会带着血压计和家常菜上门。78岁的杨彩霞老人感慨:“这些‘闺女’比亲儿女来得还勤快!”从定期巡访到紧急救助,从代购药品到心理疏导,志愿红马甲已成为移动的“健康驿站”。自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以来,辖区老年群体急诊发生率下降23%。

推开“振兴门”,从环境整治到文明乡风

三月的木棉树下,“敲门嫂”人居环境整治队正热火朝天地清扫村道。这支由“乡村美容师”组成的队伍,创新推出“周二集中整治+日常巡查监督”机制,带动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87户。在她们策划的“积分超市”里,村民可用环境整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一活动激发起全民参与治理的热情。

  

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敲门嫂”们更是多面手。致富带头人张丽娟通过“热坝直播间”传授反季蔬菜种植技术,带动32户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文艺骨干编排的《凤凰花开》彝剧,将移风易俗唱进群众心坎;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中,她们包粽子、剪窗花、办村晚,让空巢老人展露笑颜。

治理回响,叩门声里的双向奔赴

从最初5人的“姐妹帮帮团”,到如今179人的专业队伍,“敲门嫂”的成长轨迹印证着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队伍中既有曾经的受助对象,也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她们用“助人自助”的理念构建起治理共同体。正如县妇联负责人所言:“每次叩门都是心与心的对话,我们在解决急难愁盼中实现了从‘物理敲门’到‘化学融合’的质变。”

  

当凤凰花再次盛开时,“敲门嫂”们依旧穿行在村寨之间。那声声叩响,不仅敲开了百姓的家门,更叩响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和声,在元谋这片孕育人类文明的热土上,续写着新时代的“枫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