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丽江市文智社区:细化综治“微网格” 解密社区“平安密码”
发布时间:2025-03-27  责任编辑:汪雨春

丽江市古城区大研街道文智社区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东郊城乡接合部,下辖13个居民小组。作为大研街道常住人口较多的社区之一,辖区内矛盾纠纷种类多样、主体多元、成因复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重大挑战。近年来,文智社区通过打基础、建机制、强队伍,坚持把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逐步构建起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运行体系,为推动平安文智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实现了矛盾风险联防、社会治安联控、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的良好工作格局。

从“单一管”到“多元治”

基层治理格局新。以便民服务为宗旨、功能相近为原则,聚焦党建统领、阵地统建、人员统用“三个坚持”,夯实“一站式”治理基础;按照统一指挥、一室多用、科学设置的工作思路,在社区原有综治中心的基础上,统筹解决用房需求,完成了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打造综治中心办公区域,设立网格化监管指挥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建成群众来访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心理疏导室、调解工作室,同时配备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摄像头、视频会议系统等设施设备,突出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问题办理“一站式”分流、矛盾化解“一站式”处置三个重点,健全首问责任、分流指派、多元调解、督导考核机制,强化“一站式”运行保障。破解信访积案难化解、源头治理预防难、群众遇事不找法、德治内生动力弱、为民服务效能低“五大难题”,发挥“一站式”调处效能,实现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针对部分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等突出问题,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实地踏勘,掌握辖区网络情况,优化点位布局,确保“微网格”作用发挥有序有效,进一步激发综治网格潜力,激活平安建设“神经末梢”。

从“被动防”到“主动创”

基层治理方式足。健全日常值班值守接访长效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反映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反映诉求和意见建议,确保群众来信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落实社区“两委”包村机制,健全完善社区、居民小组调解组织,坚持定期综合分析研判信访、维稳、治安等形势,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建立矛盾纠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照社区每周一次进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析研判,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建立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制。以社区“两委”成员包案,做好辖区重点信访人员稳控工作,开展信访重点人员走访工作,对发现的生活困难及时上报,研究帮扶措施,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难题。每月定期走访辖区学校,重点对各学校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校园暴力等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主动解决问题,从源头上消除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从“数据多”到“数据活”

基层治理动能强。作为基层治理枢纽平台,文智社区综治中心围绕重点问题联治、社会治安联防等服务职能,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础信息采集、便民服务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小事不出社区”。以“古城E网通”智慧平台为载体,紧盯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便民利民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社区科学划分网格7个,设网格长7名、网格员64名。发挥网格员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开展动态信息采集、巡查走访、线索上报等工作,积极做到隐患在网格中发现,矛盾在网格中化解,形成了街道、社区、村为保障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对于一般问题,加强社区“两委”包村干部和居民小组长的对接,结合实际在综治中心、居民小组、居民家中进行调处。对于复杂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同时,实行“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加强与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沟通对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受理、办结、反馈有效衔接。

近年来,文智社区实现了警务力量由“1民警3辅警”向“3民警6辅警”的提升,将文智社区警务室前移至丽江市职教园区,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实现了警务工作前移、服务举措前置,有效提高了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为社区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