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新化乡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乡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职能定位,按照“平台整合、力量盘活、机制融合”的思路,大胆探索,创新建立“433”运行机制,推动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3个部门一处办公、一体运转、一键启动、实战处置,进一步巩固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质效。
抓好“四个整合” 推进一体化运转
人员整合。将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整体归并为综治中心,全部在派出所办公大楼集中办公,打破人员边界,实行大中心制,集成“大综治”工作力量。3个部门人员由综治中心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分管负责、统一调配,平时各履其职,战时一体调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一人多能。
职能整合。结合平安法治办、信访部门、司法所、派出所职能相近、业务交叉、工作联系紧密等特点,重新整合职能、设岗定责,设置矛调岗、特服岗、公安岗、综合岗4个岗位,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原则选配人员,做到权责清晰、人岗相适、履职到位。
资源整合。严格按照平安法治办、信访部门、司法所、派出所规范化建设要求开展阵地建设,设置接待大厅,统一登记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结合融合共建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共建共用各功能室,实现人员、台账、接待室、调解室、档案室、办公室、会议室“七个共用”,推动各项矛盾纠纷一窗受理、统一登记、依法流转、实战处置,推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工作整合。健全落实入户走访、信息报送、研判会商、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闭环管理“六项机制”,采用“4+N”模式定期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专题研究解决措施,通报近期工作重点,闭环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做实,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开展扁平化指挥调度,一键启动、快速反应、实战出击,联动响应时间由过去的平均5分钟压缩至10秒内。抓实“三级书记”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创新开展调前“三个讲清楚”机制,启动实施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社会治安联防、服务管理“3+N”联动工程,聚合力量,攥指成拳,化解了一批陈年纠纷。
抓实“三支队伍” 夯实基层基础
压实综治专员责任。研究细化新化乡综治专员考核细则,压实13名综治专员“四项职责”,推动综治专员每周组织1次分析研判,每月开展1次走访巡查,每月向乡综治中心主任汇报1次工作。创新综治专员前置调解机制,明确村级综治中心上报的矛盾纠纷须先经综治专员组织调解,及时将“问题清单”转变为“销号清单”,确保矛盾不上交。今年实战化运行以来,新化乡综治中心共前置调解成功7件。
用好基层治理专干。发挥基层治理专干学历高、素质好、信息化工作能力强等优势,发展壮大村级综治中心人员力量,明确11名基层治理专干协助村(社区)综治中心主任做好工作登记、情况梳理、信息报送、闭环管理、档案管理“五项职责”,做到矛盾风险全程跟踪、动态管理、时时更新,确保矛盾风险信息“排得出、上得来、落得下”。
完善网格员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网格员队伍管理和激励措施,新化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网格员“一案一补”奖励办法,对网格员成功化解新化乡“问题清单库”事项的,根据风险等级每件补助500元至1000元。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推动村组干部能上能下,吸收优秀网格员进入村“两委”或列为党员发展对象,切实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发挥好“探头”触角作用。今年以来,新化乡网格员上报矛盾风险问题占比达92.86%。
抓准“三个切口” 提升防控水平
深化普法强基。以新化乡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婚恋纠纷、山林土地纠纷及其他违法犯罪等典型案例为蓝本,每月自编自导拍摄一部普法宣传短片,丰富普法宣传产品,并通过视频号、微信群、朋友圈等广泛宣传,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利用赶集日、季度党课、小组会议、烤烟会等人员集中的契机,全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法治意识。
强化行政执法。聚焦“敢不敢执法、能不能执法、执法是否规范、监督是否到”位四个方面聚力用劲,强化执法培训、严格执法程序、树立执法权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推动野外违规用火、违建等行政处罚为牵引,推动其他领域行政执法,进一步深化以打促防。
注重能力提升。针对村组干部矛盾风险敏锐性不强及婚恋纠纷、山林纠纷较多的工作实际,组织申报基层干部“赋能行动”巡讲清单8个课程,向县妇联、县司法局等积极发出培训邀请。同时,乡综治中心在日常调研、走访和调解工作中向村组干部教理念、教政策、教方法,提高村组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