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丽江市华坪县委政法委:聚焦“三联三建三强”,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5-03-12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丽江市华坪县委政法委持续加强指导督促,引导中心镇兴民社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三联三建三强”治理模式,使社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文化百花齐放、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魅力移民新区,开辟了城郊社区基层治理发展新路径。

“三联”并举,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社区事务“联管”。建立“镇党委书记带头抓推进—分管领导带头抓具体—社区党委书记带头抓落实”的联管模式,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抓紧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风险隐患防范化解等工作,制定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工作管理、矛盾纠纷周研判等制度,有效做到责任横向到边、落实一贯到底。

社区矛盾“联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动镇级重点工作组、社区“两委”干部、网格长等力量全面摸排,察民情、体民意、访民愿,积极主动找问题、疏堵点,密切掌握社情民情。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突出问题定期召开矛盾纠纷研判会议,全面梳理热点难点问题、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集中力量对重大矛盾纠纷进行研究化解,努力从源头预防,杜绝矛盾纠纷由“民转刑”“刑转命”。

社区新风“联育”。充分发挥居民自治核心作用,完善居民公约,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把落实基本制度、开展组织活动有机融入城市社会治理,锚定“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盲区”治理标准,每周五定期在辖区内街道两旁开展卫生清扫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巩固健康县城建设工作成果,共同营造干净、整洁、靓丽的人居环境。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30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8次。

 

“三建”强基,提升基层治理精细水平

建好网格化管理制度、强内功。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员—联系户”网格服务管理体系,社区共划分基础网格10个、设立网格联系员10人、培育网格信息员38人。持续推动培育网格员,不断充实拓展“1+1+N”机制,积极宣传并申报“以奖代补”“以案定补”政策,调动网格信息员积极性,切实做到“网”住矛盾,“格”内化解。将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统一管理,规范人员配备,扎实做好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让网格人员成为村党组织宣传政策的“嘴巴”、日常巡逻观察的“眼睛”、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的“耳朵”,推动基层治理有形有效。

建长为民服务的链条、解民需。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共宣传、吸纳57名党员、38名网格人员加入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队,组建“随叫随到”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共283次,使党组织的服务触角联通到每家每户。定期开展社区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孝老爱亲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优快捷反应体系、提质效。积极推进社区综治一站式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一站式平台规范化管理,配齐配强工作队伍。依托社区综治中心,实施多网融合,扁平化运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基础网格群作用,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供水供电等群众诉求一键上报,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堵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截至目前,群众报事9件,满意率达100%。

 

“三强”固本,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保障

强化“善治理”的鲜明导向。将基层治理成效纳入社区党组织重要考核指标,表彰鼓励在基层治理中有本领、敢担当的社区干部,以硬考核驱动基层党组织善治理、强治理。深入开展“我的网格我来讲”等技能比拼活动,通过精准培训、以老带新、专业考证等方式,有效激活社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破解社区工作力量“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党员干部争做“善学、善谋、善干、善解、善成”的“五善型”干部,引领广大社区居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转变。

强化“会治理”的信心能力。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培训,提升社区干部懂治理、会治理的能力水平。以“支客师”普法为抓手,充分利用社区应急广播、电子显示屏等设施,通过现场普法和集中普法等方式,积极开展“送法进村”“送法进校园”等活动,以案释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真正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2024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普法活动25次。

强化“硬治理”的坚实支撑。参照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盘活位于闲置移民产业用地,用于农产品“点单式”种植,对产业用地进行有效地管理及利用,预计产生年收益10万元。2021年,华坪县正式引入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兴民社区瞄准目标、紧抓机会,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共投入40余万元,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500平方米,预计年收益在6万元左右。屋顶光伏凭借低成本、低门槛、无污染等优势,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能。聚焦发展“夜经济”,协同多部门联合加强对蓝色港湾夜市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的监管,为产业良性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