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大理市下关街道文化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将“苍洱睦邻文化”融入社区各个角落,汇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路径,构建起一个便捷、温馨、智慧的社区生活体系。
“全科网格”协同治理,激活社区治理“新引擎”
在下关街道文化社区,“全科网格”协同治理模式成为激活社区治理效能的“新引擎”。社区科学划分15个六级网格,组建由党员、社工、业主代表等多元力量参与的服务团队,实现了“三网合一”的高效运作。
小事在网格内解决,大事由社区统一协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在滇纺老干房88户居民电网改造项目中,社区党总支探索推出“邻里议事厅”平台,通过街道办、居民代表、党员等多方共商共议,40余万元的民生项目顺利推进,有效解决了居民的用电难题,促进了居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升了社区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从“管治”到“自治”,社区治理焕发出新生机。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打造社区治理新风尚
“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将党建活力融入网格治理,引领社区发展新风尚。2024年,社区党员志愿者参与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7场次,宣教覆盖群众8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养和社区的整体形象。
社区党总支依托“书记院坝协商会”,精准把脉社情民意,携手多方力量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30余个老旧单元楼道焕然一新、150个楼层墙体得以修复粉刷、10余个楼栋单元照明升级,有效解决了居民生活问题,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彰显了社区的人文关怀和治理成效。
“一刻钟生活圈”项目开启便捷生活“新篇章”
文化社区成功申请到省级“城市一刻钟生活圈项目”试点资格,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为居民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便民小程序”线上平台即将上线,涵盖了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托育服务等便民功能,通过线上惠民端口下单,线下就业帮扶接单,大大提升居民生活的便捷度和幸福感。
同时,依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文化社区将辖区小修小补等业态引入,纳入“一个中心+多个服务点”的服务生活圈内。居民通过社区网点可以迅速链接获得辖区内的各项服务,实现一站预约、快速上门,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服务。
苍洱睦邻文化品牌,营造和谐社区“新氛围”
文化社区成功打造“苍洱睦邻”文化品牌,积极链接辖区资源,通过改建“睦邻多功能活动室”、设立“苍洱睦邻暖心驿站”、搭建“暖邻母婴室”等举措,打造出“一老一小一新”睦邻“家”。把多功能活动室改造为集电子阅读、书籍查阅、学习交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居民专属阅读空间,让居民群众可以免费阅读各类书籍,享受智能化的阅读体验。
“我经常来这里看看书、写写毛笔字,环境很好,氛围浓厚,还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位正在看书的居民说道。活动室不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社区邻里关系、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成立“苍洱睦邻暖心驿站”,为老年人、外卖员、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血压监测、餐食加热、休息等服务。这些细微之举传递了社区的温情与关怀,营造了浓厚的睦邻氛围。
社区居民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社区活动离我们很远,现在有了睦邻‘家’,不仅能参加各种活动,还能和邻居们交流感情,感觉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了。”这正是打造“苍洱睦邻文化”品牌初衷的充分彰显。
共治共享新模式,绘就和谐家园新画卷
面对经费掣肘、缺乏“造血功能”等难题,下关街道文化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通过链接第三方资源、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文化活动和经济实惠的便民服务。
文化社区还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在辖区举办年货街、美食节、购物节等主题活动,将文化休闲广场打造成了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主题街区,同时将反电诈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科普宣教等融入其中,寓教于乐,让居民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也让辖区商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下一步,下关街道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和居民需求的社区治理模式,努力将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把辖区建成居民心中真正的“苍洱幸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