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临沧市镇康县:“1234”工作法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2-21  责任编辑:符晓

宽阔的村道、整洁的路面、画满民族团结图示的文化墙、独具德昂族特色建筑韵味的小洋楼错落有致,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庭院唠家常、谈笑议事……温馨和谐的画面在临沧市镇康县军赛民族乡岔路村红岩自然村徐徐展开。

2024年,镇康县军赛民族乡被列为云南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这项殊荣的取得是镇康县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

 

 

一直以来,镇康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从“政府单向管理”向“社会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以军赛民族乡为试点积极探索“1234”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以党组织为引领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一面旗帜实现治理“全覆盖”

清风习习,在军赛民族乡岔路村红岩自然村协商文化长廊里,红岩自然村的小组长老姚正在对之前调解过的纠纷进行回访。

“我们调解之后,定期都会对调解双方进行回访,确保将矛盾彻底化解。”回访的间隙,老姚说这样的工作程序已成常态化。

军赛民族乡岔路村红岩自然村地处镇康、耿马、永德三县交界,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寨。面对混居人口多、流动人口杂等基层治理难题,军赛民族乡本着“有事好商量,村民事村民定”的原则,全面推行“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各个环节,狠抓“头雁”工程,引导党员干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2024年以来,镇康县军赛民族乡组织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参加“法律明白人”、高素质农民培训17场次600余人次,持续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镇康县完善由县委书记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各乡(镇)强化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纵深下沉,推动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不断延伸,形成了“一切工作到支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好治理格局。

 

 

两场会议架起干群“连心桥”

“寨子人参加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可积极了,大家在一起商量搞产业、搞卫生,让我们的村寨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刚参加完村里群众会的镇康县军赛民族乡岔路村大坝自然村村民夏永蓉第一时间就投入到村里组织的卫生大扫除中。

“基层要想治理好,当然要以‘群众力量’为法宝。”岔路村一片区“自然村长”表示。

2024年以来,镇康县融合“下沉乡级包保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自然村长’、民警、司法人员”六支力量深入群众开好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两场会议”。2024年镇康县选派167名“自然村长”下沉村组,选派15名“法治副村长”下沉到边境村(社区),完成忙丙村、勐堆村“村改居”转型,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得到全面加强。全面完成网格化管理编码975个,编码下划分的微网格4624个,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大幅提升。清理规范村(社区)级牌子1014块,精简考核指标546项,精减率达82.7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效显著。

 

 

三项机制解决群众“烦心事”

近日,家住大山组的张大哥外出劳作时发现,路边沟渠堵塞积水溢出漫于路面,存在安全隐患。他拍照将照片上传网格群后,网格员第一时间迅速回应,叮嘱大家经过时注意安全,一边将问题上报给小组,一边组织农户清淤疏堵。

高效迅速的处置,正是镇康县坚持“即接即办、跨县协办、上下联办”三项机制的生动实践。镇康县紧紧围绕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这一主线持续精准发力,结合镇康实情以“全科网格”管理为手段,压紧压实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和网格员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切实推动“网格沉下去、问题浮上来、管控全覆盖、问题动态清零”,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实现了群众问题的一键受理与多方联动处理。

四支队伍奏响治理“大合唱”

“治安很好,经常会遇到巡逻的车辆,很安心。”看着通村道路驶过的巡逻车辆,春节期间回家过年的镇康县军赛民族乡岔路村大坝自然村村民刘艳沙说道。

“除了规定的巡逻路线,节假日人员流动大,我们的巡逻队员还要深入村组道路巡逻、检查。”镇康县军赛民族乡派出所所长说,对于义务巡逻,村民们均持支持态度,以前村里经常有盗窃发生,现在几乎销声匿迹。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2024年以来,镇康县积极建设专业调解员队伍、规范网格员队伍、多元“明白人”队伍和特色志愿者队伍,努力实现四支队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效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