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德宏州城北派出所以小举措撬动“民族大团结”
发布时间:2025-01-26  责任编辑:符晓

今年以来,德宏州芒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以“傣汉双语调解室”为依托,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全力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效防范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东北里社区有常住人口4528人。傣族居民占比达90%,人流量大,治安复杂。为有效应对矛盾风险,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城北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在辖区东北里警务室设立“傣汉双语调解室”,将傣汉双语调解服务融合到公调对接中,充分发挥双语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提高矛盾纠纷的调处效率,以小举措撬动“民族大团结”,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2024年警务区内共发生家暴,婚恋、家庭、邻里、经济等各类矛盾纠纷71起,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

为在矛盾纠纷化解中解决双方当事人语言不通的问题,城北派出所专门配备了既懂傣语又懂汉语的民警具体负责该调解室日常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自设置“傣汉双语调解室”以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天,警区傣族居民和兄弟发生家庭纠纷。民警在了解情况后,在做好双方稳控工作的同时,主动将上述纠纷及时向街道、派出所、社区、司法所进行汇报,并联合街道综治办对上述纠纷进行调解。其间,民警充分用傣语与兄弟二人进行沟通交流,又用汉语将二人的诉求向参与调解的工作人员进行翻译,最终该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形成了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体系,进一步提高了调处效能,从而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警区社会稳定。

在“傣汉双语调解室”,民警常态化认真研究警区治安特点,采取宣传为主的工作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警区村民家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做好纠纷的排查化解,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严防发生极端(案)事件。

在泼水节期间,警务区内发生一起因旅游商品买卖引发的纠纷中,游客与傣族商家各执一词,僵持不下。民警赶到现场后,先用傣语与商家耐心交谈,了解具体情况,又用汉语向游客解释傣族的文化习俗以及商家的想法,引导游客换位思考。在民警汉傣双语的交替沟通协调下,双方破除语种不通壁垒,最终放下芥蒂,握手言和。

 

 

“傣汉双语调解室”的设立,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公安机关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一种创新举措和品牌,为下一步辖区有效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