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老雷的“调解经”暖了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5-10-10  责任编辑:符晓

三十三年来,他从青春到华发,始终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辖区的每一条街巷、用真心化解每一起矛盾纠纷、用专业守护每一份安宁。他是派出所矛盾纠纷调解员,更是群众心中的“自己人”“贴心人”。

雷远寿,男,53岁,中共党员,系丽江市华坪县中心派出所矛盾纠纷专职调解员,一级警督、一级警长,从警33年,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嘉奖6次,被评为先进个人6次。

 

中心派出所位于华坪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管辖面积广,要素复杂,警情多,治安案件多,各类矛盾纠纷突出。结合辖区治安特点和群众需求,华坪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于2025年5月在中心派出所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建立了由专职民辅警负责非警务矛盾纠纷类警情分流、重复警情研判、攻坚现场处警无法调解纠纷的工作机制,立足调解小平台,以调解工作室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自中心派出所矛盾纠纷调解室成立以来,在雷远寿带领下,调解室累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高质量写下了“两降一升”的优异答卷——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15%、重复警情同比下降8%,调解成功率达98.5%,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

扎根社区,做矛盾纠纷的“第一发现人”

“矛盾纠纷调解,关键在‘早’,难点在‘细’。只有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升级。”这是雷远寿常挂在嘴边的话。为及时掌握辖区动态,他以“一标三实”工作为抓手,积极通过实地走访、信息收集、人口管理等途径,将可能产生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的领域、群体、人员全部纳入视线,做到矛盾提前预警、信息提前掌握、动态提前了解。同时,他还聚焦现场无法调解纠纷、重复警情及涉矛盾纠纷类警情,建立“日研判、周复盘、月通报”动态机制,针对警情中存在的矛盾风险及可能引发二次矛盾或矛盾升级风险因素,靶向制定完善预案措施,高效遏制了次生风险。2025年5月以来,中心派出所累计前置化解矛盾风险50余起,有力将“派出所主防”落到了实处。

 

情理交融,做矛盾化解的“最佳中间人”

矛盾纠纷往往掺杂着人情世故和利益纠葛,单纯依靠法律条文难以彻底化解。雷远寿总结出“一听二劝三疏”调解工作法,耐心倾听群众的需求,用情理劝说让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用法理疏导让矛盾“依法化解”,用真情实感架起沟通桥梁。近日,辖区一对夫妻因家务事吵得不可开交,并报警求助。双方情绪激动,在调解室里不时传出激烈的争吵声。面对他们言语上的互不退让,雷远寿全程保持着和善的微笑,淡定从容地安抚着双方的情绪,一语中的地指出矛盾的争议点,并耐心细致地向双方普及相关法律条文。不到40分钟,夫妻俩由最初的剑拔弩张重归于好。

因地制宜,延伸“部门联动”机制内涵

“矛盾纠纷化解是一种细致活、实在活,更是一种技术活。”雷远寿说:“调解不能只在调解室听转述,要到现场找答案。”辖区梭罗村村民因修建排水渠的路线走向发生激烈争吵,前排邻居担心地基渗水,左边邻居顾虑排水口堵塞,周边三四户邻居也加入讨论,现场争吵不断而报警。老雷了解情况后,立即协调村干部、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勘查,绘制出清晰的边界图纸,让调解工作从“凭经验说情”转向“依数据说理”,最终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在深化“部门联动”机制应用过程中,雷远寿向所领导建议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多元共治”转变。前不久,中心派出所接到一起相邻餐馆因排烟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经社区民警两次调解未能成功,雷远寿了解情况后,考虑到该起纠纷较为棘手,迅速协调邀请市场监管、环保部门等工作人员联合调解,为当事人答疑解惑,提出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合理化意见。经过此番联动调解,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坚守初心,做群众信赖的“暖心守护者”

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往往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调解工作繁琐又棘手。但面对这些难题,雷远寿说:“矛盾不分大小,群众愿意找上门,就是信任自己,得把事解决到他们心坎上。”

大家都说:“只要看到雷警官的身影,我们心里就踏实。”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是深夜接到的家庭纠纷求助,还是凌晨发生的邻里冲突,只要群众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应,把法理情融合的智慧化为调解百姓矛盾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