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法袍守正义,手执法槌落清音。基层法院的法官也许没有牵动各方的大场面,没有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却有着最贴近群众的纷争、最关乎生计的诉求。他们用真心化解邻里纠纷,用温情破解矛盾心结,一步一个脚印丈量着司法的温度。
在昆明市禄劝县人民法院,就有这样一位法官——张永川,他生于禄劝、长于禄劝,更将30余年的岁月奉献于此。一身制服、一个公文包,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山路,诠释着司法为民的初心。
扎根基层,心系百姓
张永川长期在农村工作,对农村、对农民始终怀着朴素的情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初入法院的他怀着对法治的敬仰,扎根在转龙人民法庭十余年,辖区的村村寨寨都遍布着他的足迹,他经常披星戴月行走在办案的山路上,传承着禄劝县法院“背着国徽去开庭”的精神。
一个夜晚,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来到法庭,诉说其儿子不赡养自己,自己已两天没有吃饭,于是张永川与家人一起,将晚饭端到老人手里。详细了解情况后,张永川为其整理了一份诉状,办理了立案手续,并及时到老人家中对案件进行了办理。
一次,一个外地的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到法庭,诉说其从雪山乡到她家上门的女婿因闹离婚,把她家的羊群赶走了,要起诉女婿。看着风尘仆仆的老人和稚嫩的孩子,考虑到已接近傍晚,他们再回去途中不安全,张永川自掏腰包为二人安排了住宿,之后又妥善处理了矛盾纠纷。
迎难而上,勇于担当
张永川始终把审判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曾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在工作中不畏惧困难案件,始终带着一腔热忱,不断钻研新的法律规定,始终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多次承担了院里复杂案件的办理,妥善化解了矛盾纠纷。
针对涉及相邻权纠纷的案件,张永川坚持到现场进行丈量,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村规民约进行调解,化解了许多纠纷,维护了当地的和谐稳定。
与时俱进,常学常新
已经快到退休年龄的张永川仍然坚守在一线办案,尤其是承担起了复杂疑难案件的审理。
对于新类型案件以及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张永川坚持学习优先,利用专业知识办理好各类案件。近段时间,在办理一起建工类案件时,张永川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案件当事人送来了一面锦旗,向张永川表示感谢。
正是因为张永川不断学习,持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才使得他在化解该类案件时,既能够从专业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又能针对当事人提出的差异问题展开思考,把繁杂的案件抽丝剥茧,找到核心矛盾。
在他的办公桌上,可以看到因频繁翻阅而磨损的法条和法律读本等书籍,也可以看到他伏案书写判决的身影。正是这份对法院工作和审判事业的深沉热爱,让他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张永川始终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追求,默默耕耘,永葆初心,以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