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硅藻验溺、指纹擒凶——他们为真相和正义而战
发布时间:2025-09-18  责任编辑:符晓

电子显微镜下,直径不到5微米的针杆藻密密麻麻地悬浮着,“每10克肺脏里含40万硅藻。”这远超溺亡常态的数据,让主检法医警觉起来,后续找到的证据证实,这是一起妻子给丈夫喂食精神药物后,多次推其入水的谋杀案。

看得见的痕迹,读得懂的图谱,检得出的DNA,问得透的心理测试……在昆明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原本“无声”的证词,正被尖端技术逐一唤醒。作为西南地区刑事技术标杆,该中心连续四年在公安部能力验证中获得“全项满意”的评价,是全省唯一的全国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机构,也是全省最大技术鉴定中心。目前,中心已通过CMA、CNAS双认证及公安部评审,6个实验室获评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2021年以来,累计协助破获2600余起案件,重特大或疑难案件技术影响力辐射南亚东南亚。

硅藻溯源——新兴技术点亮“科技法眼”

硅藻检验是其中一项领先技术,法医团队通过构建覆盖全省主要水域的本地硅藻数据库,建立起精准至“种属”级别的“水下地图”,再用这份“水下地图”还原更多真相。

另外,该中心自主研发的AI系统,将原本需要7天完成的2733张硅藻图像初筛压缩至4小时,实现50属硅藻自动识别,结束了云南公安硅藻检验外送的历史。

  

心理实验和声纹——穿透谎言的认知雷达

心理测试与声纹技术同样成效显著。在一起案值40余万元的金店盗窃案中,嫌疑人声称大部分被盗黄金落水,仅交出一小部分赃物,而打捞队一无所获。于是,心理测试人员转向其妻子寻找突破口,通过认知刺激法监测皮电波动,成功突破心理防线,最终警方在厨房管道内起获全部被盗黄金。

  

声纹技术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强化涉诈语音采集、建模与比对,2022年以来,共比中、串并电信网络诈骗案477起,比中嫌疑人163人。

  

从肉眼到慧眼——看家本领的技术跃迁

传统刑技也在实现“智慧跃迁”。在司法鉴定中心工作人员的案台上,曾经常用的放大镜、显微镜,现在已被放大倍数可达千万倍的各类高尖端仪器取代。

一枚尘封33年的模糊指纹,借助AI算法重获新生。在痕迹、DNA、足迹等检验中,大数据与智能建模正成为破案新引擎,在一起入室盗窃案中,技术人员凭借细微撬压痕迹和多点痕迹整合,准确还原了嫌疑人行动轨迹,并提取到关键物证。

  

为民情怀——科技防线守护生命安全

该中心的技术力量不仅指向罪恶,更致力于守护民生。毒化实验室犹如“毒物猎手”,2023年,实验室成功检测出一名3岁男童误服农药后其体内的甲胺磷,为男童争取了抢救时间;2024年,在某地群体中毒事件中,实验室快速定性多种乌头碱成分,精准支持医疗急救。毒化实验室建立的常见药毒物快速筛查方法既是破案铁证,更是救命通道。

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团队传承的“侦破精神”——严谨细致,永不放弃。从老专家到青年骨干,从显微镜到AI算法,持续学习、勇于创新已成为这支队伍的核心基因。

  

这里还培养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刑侦专家近30人、公安部优秀技术人才2人,年均出具鉴定报告8000余份,在全省占比超50%,每一份报告都经得起复核、推敲和法庭检验。

  

服务全省 面向区域——刑技保障的“技术枢纽”

昆明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服务覆盖全省10余个州(市),年均为300余起案件、2500余份检材提供鉴定支持,并多次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其影响力亦超越国界,已为南亚东南亚国家举办7期刑事技术培训班;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取证装备被柬埔寨等国警方采用;中老铁路开通后,创新优化检验方法,高效处理跨境涉毒样本,技术能力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多次在重要国际合作中展现担当。

  

从AI指纹比对到硅藻溯源,从声纹串并到毒物快筛,昆明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将前沿科技深度融入刑侦实践,不断重新定义破案的精度与速度。未来,他们将继续锚定“引领西南、全国一流”的目标,以科技引擎守护平安,为正义照亮真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