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的队伍里
有这样一位身着藏蓝的“铿锵玫瑰”
她是执法一线的“法治尖兵”
用专业守护公平正义
是法治讲座上的“杨老师”
以语言传递法律温度
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用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是不被定义的“多面警花”
向下扎根 向上成长
她是杨程婧,工作上英姿飒爽,业务精湛,不输须眉;生活中温柔细腻,坚韧不拔,用心诠释着生活的美好,以温柔与坚韧并存的“甜飒”姿态,在执法规范、法治护航、服务群众中绽放别样光芒的优秀青年女警。
杨程婧,女,1987年11月生,从警14年,现为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法制大队三级警长。
她是闪耀警徽“追光者”,从警十四年初心如磐
深夜,古城公安分局法制大队办公室的灯光仍亮着,杨程婧紧盯着屏幕,手指在卷宗笔录与法规条文间反复比对、滑动——屏幕的光映照着她专注的脸庞,也映照着一道关于“遗失”还是“盗窃”的关键界限。在这座千年古城沉睡的静夜里,一个基层民警的慧眼与执着,正悄然守护着法律天平不偏不倚的分量。
杨程婧2011年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先后在金安派出所、束河派出所、法制大队等基层岗位工作。从警十四年中,她办过户籍、做过内勤、跑过社区、办过案子,爬过农村派出所辖区的大山,处理过景区派出所的游客纠纷,彻夜蹲守过盗窃案件的嫌疑人……从怀揣“陀枪师姐”梦想的新兵,到分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推动者,她用脚步丈量过辖区每一寸土地,更用专业与热忱,在古城法治的基石上刻下了坚实印记。
她是执法规范“打磨匠”,让公平正义融入执法血脉
法者,治之端也。2021年,杨程婧带着十年浸润基层的深厚积累被抽调到法制大队,承担起建设分局执法监督管理中心的重任。她深知,执法的每一个微小疏漏,都可能在群众心中投下阴影。于是,她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卷宗与法律条文中,梳理古城执法最易“跑偏”的环节,剖析病灶。
“规范执法不是束住手脚的绳子,而是民警办案的‘护身符’,更是群众信任的‘定心丸’。”她常对同事这样说。凭着这份透彻理解,她协助完善了37项执法制度。最核心的“作品”,是她创新提炼的执法监督“六三三”工作机制——像一张精密网络,实现对执法活动从动态监督、问题预警,到跟踪整改、督办追责的闭环管理。
这项机制绝非纸上谈兵,它依托杨程婧近乎严苛的日常执法监督。一年内,她那双洞悉细节的眼睛审阅了4万余条警情记录、6000余起案件材料,监督触角延伸至接处警、受立案、强制措施、涉案财物管理、办案区使用、卷宗流转等执法全流程。她的案头,总堆着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疑点与研判。她坦言:“我的工作就是较真,较法律的真,较事实的真。差之毫厘,可能就是群众合法权益的失之千里。”
规范建设的脚步永不停歇。针对“案卷沉睡”的顽疾,她再次牵头建设案件管理中心,制定了《未结案件管理规定》和《案管两级巡查工作规范》。她像一位勤勉的档案管家,借助市公安局智能案管系统,将5000余卷未结案件卷宗精细收纳、动态追踪。民警们渐渐发现,找案卷快了,流程提醒及时了,办案的“尾巴”被无形之手紧紧攥住。
汗水浇灌出硕果。“六三三”工作机制与未结案件管理让分局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跃升——程序瑕疵锐减,办案流程日益缜密,民警的规范意识已内化为本能。基层所队长们感触最深:“这套监督网,既给我们划清了底线,更替我们挡住了风险!”古城经验由此走向全市,成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一块闪亮拼图。
她是法治种子“传播者”,让法治光芒照亮人心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的守护。”这是杨程婧从事法治工作多年的深刻感悟。她不仅是幕后的执法监督者,更是活跃在古城街巷与校园课堂的“行走普法站”。自入警以来,她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工作信条,坚持在日常工作中深入社区、企业、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面对孩子们,她精心设计课程,把枯燥法条变成生动的故事与互动游戏。“杨警官,小偷被抓住为什么不能打他呀?”课堂上,孩子们小手高举,争相提问。“因为法律就像尺子,既量坏人的错,也量我们自己的行为哦!”她笑着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解释程序正义。课程结束,总有孩子围上来叽叽喳喳:“杨姐姐,下次什么时候再来?”这份期待,是她坚持数年耕耘未成年人普法的动力。她播撒的法治种子,正在辖区未成年人的内心悄然扎根。
每逢节庆,古城游人如织,安保压力陡增。杨程婧作为党员先锋执勤队的一员,总会准时出现在人潮涌动的街头。疏导人流、解答咨询、处置突发,她用细致熨帖着八方来客的古城之旅。一次夜间巡逻,昏暗街角一位白发老人茫然四顾的身影牵动了她的心。她蹲下身,耐心询问,得知老人迷路且记不清地址。杨程婧不厌其烦,一边安抚,一边根据老人模糊的只言片语,联系多个社区核实。深夜寒风里,警车最终将老人安全送达家门口。几天后,一封手写的感谢信送到了古城分局,信中说:“因为有了这样的好警察,我们老百姓才能静静地享受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这份朴素的感激,是对她服务群众、守护平安最温暖的注脚。
她是热血警营“多面手”,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工作之余,杨程婧身上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宛如警营里一道灵动的光。
篮球场上,她身姿矫健,是分局女篮的“铁血队长”,组织训练、研究战术、鼓舞士气,带领一群热爱运动的警花们挥洒汗水。她们捧回荣誉奖杯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是警营里独特的青春勋章。
演讲比赛中,她妙语连珠,将枯燥的业务工作提炼成感人至深的故事。她代表古城分局参加区、市级比赛,字字铿锵,讲述着古城警察的忠诚与奉献。
她的计算机技能,也成为服务警队的“秘密武器”。她制作的汇报演示和多媒体作品,逻辑清晰、画面精良,在市公安局现场办公会、全市政法系统“争一流、促跨越”观摩会上大放异彩,生动呈现古城分局规范化建设的成效。
从青涩新警到资深骨干,十四载春秋流转,杨程婧心中那份“陀枪师姐”的锐气未曾消减,只是从锋芒毕露的英姿,沉淀为守护执法公正的坚韧。她虽不在追捕一线冲锋,却在卷宗的字里行间、在监督系统的每一次预警里、在校园普法的每一次互动中、在街头巷尾的每一次驻守时,以另一种方式书写着“更好自己”的无限可能。
心有日月,万物有光。维护公平正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杨程婧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用行动证明:用青春热血浇筑法治信仰,以创新思维破解警务难题,凭为民初心传递法治温度。那些深夜不熄的灯光、课堂上孩子们发亮的眼睛、街角扶住迷途老人的温暖瞬间,以及篮球场上跃动的身影,正是这位新时代法治守护者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