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三点的办公室里,卢宁一页页翻阅卷宗,用铅笔细细批注后轻轻折起,那些被折起的纸角像未闭合的括号,等待他带同事一起,细细校准每一个执法细节。
“这些密密麻麻的批注,每个标红处都可能关乎一个人的人生。”那些折角和勾画,见证着这名法制警察的专业与坚守。
这个将法典的冷峻条文锻入思辨炉火的法制人,总能在看似闭合的案件闭环中捕捉到常人忽视的逻辑断点。他就是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卢宁,一位将“忠诚、干净、担当”刻入骨髓的法治践行者,用行动诠释着“最有担当、最善创新、最能吃苦”的法制民警本色。
最有担当的法制员:于疑难处亮利剑
“再小的疑点也可能颠覆案件走向,再难的案子也不能让正义缺席。”这是卢宁写在办案手册扉页的誓言。
2021年,在滇池路派出所侦办的浅水溺亡案中,面对家属“30公分的水位也能致命”的疑虑,他主动请缨,带领团队48小时不眠不休,在大量监控数据中逐帧筛查,终于捕捉到死者扑面栽倒的关键影像,用证据链还原死亡真相,让家属的态度从质疑转为信服。
2024年9月,一起在办案件中,卢宁在卷宗海洋中发现致命漏洞——嫌疑人刑事追诉期即将届满。但这位“法律活字典”没有放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九条中捕捉到关键条款,发现马某在追诉期内另有诈骗罪行。四个月全程跟案指导,最终让即将“过期”的罪恶无处遁形。
这种“案件不查清,绝不收兵”的担当,在诸多专案中更显锋芒。这个1985年出生的山东汉子,为了热爱的公安事业,扎根基层公安队伍一干就是13年。
最能创新的法制民警:于机制中谋突破
担任法制大队大队长后,卢宁以“重构执法生态”的魄力推行系列革新。他提出“执法监督管理中心+案件管理中心”双中枢模式,创设“六字监督法”和“六看工作法”,将“人、财、物、场、卷、案”六大要素纳入全流程闭环监管,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都在可视化、标准化、数字化机制中完成,极大提升了执法规范化水平。
大家对卢宁的评价几乎都是“要求多、标准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案卷材料的笔录是否规范?证据是否充分?处置过程是否符合程序?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卢宁都紧盯不放,他说:“再小的瑕疵,也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再细的疑点,也必须弄清楚。”
最能吃苦的办案员:于细节处铸铁案
深夜三点的办公室里,卢宁批注卷宗的铅笔声是法制大队最熟悉的“夜曲”。
当云南省首例非法处置医疗废物案件浮出水面,面对10名嫌疑人、庞大的电子数据和无数物证,卢宁和战友根据每日审讯的情况,制作后续审讯提纲,待证据收集基本完备后,又对案件进行审查核验。在提请批准逮捕前多次对案件进行回溯、证据梳理、开具补证提纲,充分落实“法制主导侦查”的要求,最终让隐蔽的黑色产业链在法庭上纤毫毕现。结案时检察官感叹:“这哪里是案卷,简直是犯罪分子的‘解剖图谱’。”
从派出所一线民警到法制大队大队长,13年从警生涯里,他办理的案件中,每本案卷都凝结着“细节决定成败”的坚守——在缅北电诈案中,让电诈分子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他独创“情感账户理论”,将法理融入人情,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最严格的法制监督员:于毫厘间守公正
“每个标点符号都是承载着公民权利的天平。”卢宁对执法规范的苛求近乎“偏执”。
日常工作中,他紧盯笔录规范性、证据充分性、程序合法性等细节,对重大案件坚持“靠前介入、全程监督”。在一起案件中,以马某某为首的有组织性犯罪团伙,涉及非法采矿、强迫交易等多重复杂罪行,卢宁逐案“把脉”,逐人“裁衣”,为每名嫌疑人精准定制审讯策略与证据清单。在他的专业统筹下,将该起昆明市近年来最大的非法采矿案办成了铁案,也被推为全省法治打击生态犯罪的典型范例。
这种严谨源自对法律的敬畏,更源自对公平正义的守护。对情绪激动的讨薪工友,他不仅耐心劝解,10小时化解危机,更联动多部门让工友拿到薪资。执法不是简单的黑白判定,而是在情理法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
最优秀的法制老师:于传承中育铁军
在卢宁看来,法制工作从不是一人之战。他首创“导师制+课题制”育人机制,让每位新警都有“老卢式”导师带案带卷,每季度开展“家庭纠纷处理”“电诈证据固定”等案例教学。为帮助基层民警“写得规范、办得明白”,他牵头编写异地押解规范、文书送达规范等18份执法指引,被作为执法办案的“路书”,引导办案人员规范执法。
他用一颗敬畏法律的心,带领出一支可信、能战、肯拼的法制铁军。2024年,有4人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1人获评昆明市公安局“十佳法制员”,1个派出所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法制大队也被命名为昆明市公安机关“模范基层科所队”;2025年,法制大队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因工作突出,卢宁2次荣获优秀公务员称号、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6年被评为昆明市公安机关“十佳法制员”,2021年被昆明市公安局授予“十佳民警”荣誉称号。
最主动学习的法制警察:于深耕中强本领
卢宁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两本《人民警察常用法规选编》,其中一本因翻阅频繁早已散架。一直以来,他都保持着“每日学新规、每周研案例”的习惯。
在办理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他带头研究电子证据固定规范;面对非法处置医疗废物等新型犯罪,他牵头组建专案法制组“啃”下法律适用难题。同事们称他为“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不仅因为他对法律条文熟记于内心,更因为他总能在新型案件中精准找到法律支点。
最具匠心的法制领军人:于机制里铸体系
“一个人懂法是烛光,一群人懂法才是太阳。”卢宁将团队建设视为“最需匠心的系统工程”。年轻民警说:“‘卢大’给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如何找答案’的思维框架。”
在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办理中,他通过流程推演将抓捕交接做到“快稳准”,被昆明市公安局推广为标准范式。他打造的“三大执法枢纽”——“一站式”办案中心、大数据执法监督中心、标准化案管室,推动西山分局法制工作迈向数字化、专业化。
在这个被同事称为“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的法制人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职业坚守,更是一个民族走向良法善治的精神密码——当千万个这样的法治守夜人擎起心中的正义火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