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街道白马西区社区,有这样一位平凡而敬业的社区干部——戴凤仪,她是白马西区社区副主任,更是居民心中的“法律明白人”。自2023年成为白马西区社区“法律明白人”以来,她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坚定的法治信念,将法律知识化作化解矛盾的“钥匙”,沟通民心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法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温情服务,延伸法治触角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守护。”戴凤仪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无论是小两口吵架闹离婚,还是邻居间因噪声、漏水等问题发生纠纷或者是子女因老人的赡养问题产生分歧,居民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法律明白人”。
每当有居民前来寻求帮助,戴凤仪都会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安抚好居民情绪,结合法律知识将矛盾梳理清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与此同时,引导居民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及时就地化解了不少纠纷。她将普法工作融入日常,无论是悬挂横幅、摆放展板,还是入户发放宣传折页,她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知识送到居民心坎上。
在休息时间,戴凤仪总是抓住机会宣传法律常识,因为她明白要让法治意识渗透到社区每个角落,就得把工作做到居民“眼皮子底下和心坎里”。她坚持定期走访困难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用心倾听妇女群众的呼声,用爱帮助身边的困难妇女,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巧解矛盾,织密和谐网格
排查社区中的矛盾纠纷,是戴凤仪的日常工作之一。“矛盾纠纷就像田里的杂草,如果不在它刚冒头时铲除,杂草就会疯长。”戴凤仪深谙此理。白马西区社区是昆明市较早建盖的开放式老旧居民小区之一。辖区部分住房没有物业、公共单位少、居民分布密集,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突出。婚姻家庭矛盾大多数是由日常的小争吵积累所致,小问题不及时解决终将成为影响家庭及社会和谐的大隐患戴凤仪十分关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针对婚恋纠纷提供及时、有效的前置调解,本着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居民钱某夫妇因婚姻家庭矛盾频繁发生争吵,反复报警,她携手司法所、派出所、妇联等多方力量多次进行调解,从亲情、法理多角度疏导,最终促成夫妻和解。
面对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她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耐心倾听各方声音,认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有时甚至晚上11点都还在通过电话与居民沟通。她在调解中融入普法,在普法中促进调解,将矛盾调处过程转化为群众学法明理的过程,她的工作日志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调解案例,每一页都写满对居民矛盾纠纷的牵挂。
以学促行,筑牢法律根基
为当好法治“传声筒”,戴凤仪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遇到疑难问题主动向司法所和居委会法律顾问请教,笔记本上记满了学习心得。
针对群众最关心的电信网络诈骗等热点问题,她携手派出所共同入户开展宣传,针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禁毒知识等内容,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宣传。携手司法所和居委会法律顾问定期开展社区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普法方式,向辖区居民进行普法宣传,引导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戴凤仪用“身边事”解读“大法律”,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从“法律明白人”到矛盾纠纷“解忧人”,戴凤仪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换取信任。戴凤仪说:“只要居民们需要,我会一直以‘小我’之微光,照亮基层法治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