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曲靖市沾益区人民法院的玻璃窗,洒在缪志坚年轻而沉稳的脸上。这位1986年出生的特邀调解员,指尖在轻轻滑过卷宗,目光专注而锐利。2021年第一次以特邀调解员的身份走进调解室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带着侦查与法学双重专业烙印的年轻人,会在短短几年间,凭借1650件调解案件、1635件调解结案的亮眼成绩,在百姓心中刻下“调解似亲人”的温暖印记。
专业积淀,铸就调解“定盘星”
“要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要义正辞严讲清‘法理’,又要循循善诱讲明‘事理’,并且感同身受讲透‘情理’,让当事人胜败皆明、心服口服。”这是缪志坚常挂在嘴边的调解理念,也是他多年专业积淀的生动体现。
缪志坚的专业之路颇具深度。大学时,他同时攻读侦查与法学专业,使他既懂法律条文的刚性,又通人性洞察的柔性。毕业后,在监狱当管教时,他学会从细微表情判断对方心理。做社区矫正工作时,他练就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沟通技巧。“在基层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倾听、如何理解不同人的处境和想法,这对调解工作来说至关重要。”缪志坚说道。
2021年,缪志坚成为沾益区法院特邀调解员,多年的专业积累终于有了施展的平台。他深知,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而调解正是让法律从“纸面上的规则”化为“现实中的规范”的重要途径。在调解过程中,他始终以法律为准绳,准确诠释法律规则的含义,让当事人明白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沾益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对缪志坚的专业能力十分认可:“缪志坚调解员能够帮助当事人理清一些比较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或者是他们涉及的一些金钱关系,帮助当事人在解决诉讼纠纷的时候理清自己的账目,从而更快地达成调解协议。”
巧解纠纷,多法并举显智慧
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缪志坚根据不同的案情,摸索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背靠背”调解法、换位思考法、冷却处理法等,他都运用得炉火纯青。
“在调解过程中,如果遇到当事人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发生争吵的情况,他就会采用‘背靠背’和冷处理的方法,去跟当事人沟通,听取当事人的诉求,找到调解的突破点。”缪志坚的同事李文婷介绍道。缪志坚自己也表示:“在调解过程当中,如果当事人情绪过于激动,我们会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把当事人分开,通过单独做工作。当事人情绪平复下去以后,双方才能进行调解和沟通。”
在某信用免押租赁互联网平台与李某的手机租赁纠纷中,李某仅支付前两期租金后便不再支付,双方沟通无果后诉至法院。缪志坚接手此案后,发现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平台方认为李某恶意拖欠,李某则觉得自己有难处。由于原告方在外省,缪志坚采用“互联网+调解”模式,通过微信、电话、互联网平台等线上工具组织调解,分别与双方沟通。他先安抚平台方的情绪,告知其冲动解决不了问题,然后耐心倾听李某的想法,了解到李某是因为近期资金周转困难才未能按时支付租金。随后,缪志坚又将双方的情况分别反馈,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最终,通过远程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李某分期12期偿清租金。
云南大韬(曲靖)律师事务所律师对缪志坚的调解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调解人员对案件的审查范围非常广,大大提升了案件的处理效率和高质量的处理状态。”
为民解忧,高效便民获赞誉
近日,一位当事人将一面印有“为民办实事 调解似亲人”的锦旗送到缪志坚手中,“你们工作认真负责,有你们的帮助,问题才能被高效地解决。”这面锦旗,不仅是对缪志坚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整个调解工作的认可。
立案庭负责人表示:“通过缪志坚调解员的调解工作,可以让当事人在先行调解阶段就完成他的诉讼请求,避免案件进入到诉讼,节省当事人的诉讼费用。”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申请法院出具司法确认,或者申请法院出具调解书,来保障人民调解协议能够得到法院强制力的执行。
“每次解决了一个案件,都感觉自己特别有收获。”缪志坚说道。“调百家事,解千家难,暖万人心”是他一直以来的调解理念和宗旨。
在沾益区的大街小巷,在一个个矛盾纠纷的化解现场,缪志坚用自己的专业和智慧,践行着一名特邀调解员的责任与担当,让公平正义以更高效、更温暖的方式走进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