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惊心动魄的追捕,没有调解纠纷的喧嚣。他的工作日常是——伏案研判、潜心钻研,成堆案卷常伴身旁、法律难题脑中萦绕。
他叫卢宁,是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闲暇时,他常常研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各级公安机关发布的文件,点开他的微信收藏——满屏都是讨论法律问题的文章。说起法律,卢宁很是痴迷,办公桌旁堆满了厚重的法律书籍,他用手翻了翻说:“法律问题很复杂,但有的时候我看着这些内容就跟小说一样有趣。”从警十四年来,卢宁有多次机会调入非公安类工作单位,但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根本原因就是难以割舍,我所学专业能够在这份工作上发挥作用,非常幸福。”
同事们都知道,卢宁的电话是全局最忙的法律热线。办案民警们在遇到拿不准的难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卢宁。有天他顺手记了记,只是接通的电话24小时之内就有160个,大部分是法律咨询的电话。后来大队给各办案部门配齐了法制专员,可民警们还是习惯找他:“有他一句话,我们心里就踏实。”在民警心里面,卢宁就像一本“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
一天中午,某派出所所长的电话打了进来:“卢大,就1分钟!”电话那头,讨薪工人情绪崩溃,有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并扬言要极端维权。按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都有依据,可所长犯了难:罚了拘了,矛盾不就更激化了?卢宁当机立断,要“先维权、后处置”,建议派出所不仅要办案件,更要和人社、住建部门联动,充分帮助当事人解决欠薪问题,并积极帮助协调化解矛盾纠纷。“法理之外,更要讲情理。”当晚九点半,该派出所所长一连4个电话回过来,声音透着轻快:“案子办了,矛盾纠纷也化解了,问题彻底解决,太感谢了。”
这份信任,藏在他对法条的通透里,更藏在跳出条文看问题的智慧中。
熟悉卢宁的人都说他太“轴”。案件审核是法制民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卢宁专注的目光扫过卷宗的字里行间:标点错了要改,用词不严谨要抠,眼睛就像放大镜。“有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有工作洁癖了。”卢宁摇摇头,眼里带着笑意,“家里孩子老抗议,说我辅导作业太严了、太凶了,巴不得我天天加班呢。”
从警十四载,卢宁以赤诚之心守护法律信仰,用专业精神诠释对正义的执着追求。那些伏案钻研的日夜、那些寸步不让的坚守,都在践行着一个承诺: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记者:姜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