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鲁开平:滚烫国门下的“毫厘之争”
发布时间:2025-07-14  责任编辑:符晓

鲁开平,男,2022年参加工作,三级警司警衔,现任临沧市清水河出入境边检站南伞分站执勤四队一级警员。

当边陲的晨雾尚未散去,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鲁开平的身影已经出现在繁忙的口岸查验车道上。笔挺的藏蓝制服,醒目的反光执勤背心,这便是他日复一日的“战袍”。脚下这方浸润着汗水与足迹的沥青路面,国门下这川流不息的出入境车辆,就是他无声的战场和平凡的“考卷”。

 

 

60℃车道的“毫厘必争”

口岸查验岗,在外人眼中或许是机械地重复。但对鲁开平和他的战友们而言,每一次核验,都事关国门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

盛夏时节是口岸查验最严峻的考验。在烈日炙烤下,车道地表温度突破60℃,金属护栏烫得无法徒手触碰。鲁开平携带查验工具,手持查验终端,敏捷地穿梭在密集的车流间,核对车牌、检查货箱、钻到车底查看车辆底盘是否有异常……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最难受的是查验密闭货车车厢。”鲁开平回忆道,“车厢门一开,里面50多度、混杂着货物气息的滚烫热浪猛地扑面而来,瞬间让人喘不上气。”即使在这样的“蒸笼”里,他依然要屏住呼吸,强忍不适,对照手中的单据,逐箱逐件清点货物,确保数量、品名相符。

他说“安全无小事,万无一失是我们的底线。”这份在常人难以忍受的酷热中的专注与细致,正是守护国门安全的基石。

 

 

深夜灯火中的“鹰眼”

边境一线的忙碌从不会因夜幕降临而停歇。灯火通明的查验区,是另一处没有硝烟的战斗前沿。

一个寻常的晚班,一辆驶入查验区的货车引起了鲁开平的警觉。“面对询问,司机神色明显慌张,前言不搭后语。”丰富的查验经验,赋予了他敏锐的“鹰眼”和精准的“直觉”。

他没有放过这些异常信号,决定对该车进行重点检查。灯光下,他围着车身反复查看,手指细致地敲打、摸索着车厢壁板。最终,在一处精心伪装的夹层中,他成功查获了一批走私物品。

这样的“斗智斗勇”,在鲁开平的国门查验中并非孤例。正是无数个这样打破深夜寂静的时刻,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头顶警徽的重量。“每一次成功的查缉,都是对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慑,是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的切实守护。”这无声的较量,考验着移民管理警察的智慧与勇气,更诠释着国门卫士的责任与担当。

 

 

平凡坚守铸就“国门盾牌”

寒来暑往,四季更迭。口岸的车轮从未停止滚动,鲁开平和战友们的身影也始终扎根在这条特殊的国门查验车道上。

没有影视剧中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严谨细致,年复一年的默默坚守。酷暑中的汗流浃背,深夜里的灯火长明,构成了他们工作的常态。

“我们不厌其烦、成千上万次的爬高钻低,就是对不法分子的最大震慑。”鲁开平说,“把每一辆车、每一份证件、每一件出入境货物都查验清楚,把好国门关,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正是这份在平凡岗位上的极致专注与专业精神,汇聚成了守护国门边境防线的铜墙铁壁。每一次俯身查验、每一次细致核对、每一次成功查缉,都是这面无形“盾牌”上增添的一块砖瓦。

 

 

鲁开平和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国门卫士”,用忠诚与汗水,让那抹藏蓝的身影在庄严的国门之下,绽放出最质朴也最耀眼的光芒——那是平安的底色,是奉献的象征,是口岸边境线上永不褪色的忠诚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