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大姚县的崇山峻岭间,隐藏着诸多秘密,而1986年出生的女刑警王岚,正用自己的热血与智慧,揭开隐藏在悬崖矿洞中的罪恶。
“一切案件的侦破都要从现场出发。”这是王岚办案的基本准则。她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破案的关键,每一次勘查都可能是对正义的坚守。近日,大姚县金碧镇、赵家店镇等地偏僻的山上发生了一系列移动基站电源开关整流模块被盗案,这不仅导致基站设备暂时停运,还扰乱了周边通信网络。面对这一挑战,王岚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案发地点偏僻无人看守,现场遗留痕迹物证少,案件侦办陷入困局。但她并未放弃,带领技术民警奔波于多个案发现场,最终在12个现场提取的380余件生物检材中找到关键物证,精准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李某某多次流窜多地作案,累计盗窃通讯基站电源开关整流模块12起,销赃获利70000余元。在王岚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李某某被抓获,为企业挽回损失30000余元,确保了移动通信畅通。
见微知著:于细节处见真功夫
与痕迹物证为伴,于细微处见真章,是王岚刑事技术工作的日常。2009年7月,大姚县石羊镇大中村委会某村发生入室盗窃案。当时王岚还在派出所从事户籍、内勤工作,但内心对侦查破案的向往如种子般深植。她多次申请参与案件现场勘验,第一次勘验完毕后,其他民警都把重点放在外围走访调查上,但王岚没有放弃,提取了60余份检材。尽管同事劝她检材太多破案价值不大,但她仍坚持将物证送县局刑侦大队比对检验,并要求自己参与检验。最终,通过比对其中一根长发成功锁定嫌疑人张某某,一举破获系列入室盗窃案5件。从此“一根头发”破案的故事在大姚公安流传,王岚也踏上了刑事技术勘验之路。
从警16年来,她累计完成3600余起案件现场勘查,提取物证信息1400余份,支撑破获刑事案件1100余起,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新时代青年先锋”“云南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云警之星”“楚雄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2次荣立个人二等功,连续4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成绩突出民警和刑事技术破案会战优秀技术民警,是全省第一批50名现场勘查实战教官中唯一的女教官。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400余家媒体报道,阅读量逾1.8亿人次。
向险而行:用身体丈量生死距离
危险与艰辛是这份工作的常态。在高寒山区连环入室盗窃案现场,王岚背着20斤重的勘察箱,踩着结冰陡坡挨家挨户勘查。村民劝她等冰化了再来,她却跪在零下5℃的泥地里完成勘验,膝盖冻得失去知觉,最终提取痕迹物证锁定嫌疑人。在某坍塌矿洞设备被盗案现场,洞内温度高达42℃,岩壁渗出的未知气体灼得人睁不开眼。王岚套上两层防护服,在仅容侧身通过的裂缝中爬行40米,指甲缝里嵌满碎石,防护服内倒出的汗水浸湿半片地面。当她把最后一份生物检材递出洞口时,虚脱得被战友架着才能站起身。
翻开她的装备箱,磨破底的登山鞋记录着26双被山路报废的鞋子;第1526瓶消毒水,16年来的“腐蚀”让双手粗糙不堪;医药包里,治疗骨裂、灼伤、毒虫叮咬的药品塞得满满当当。她的身体伤痕累累——右膝半月板磨损严重,医生警告“再爬山可能坐轮椅”;后颈被紫外线灼伤的疤痕,是上千次野外勘验的印记。但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时,她指着墙上泛黄的照片,那是她第一次独立破案后,受害人家属拉着她的手泣不成声。“比起他们的痛,我的伤算得了什么?”
踏遍千山传技:4000公里“送教路”
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王岚还致力于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基层民警。2022年以来,她驾驶着载满器材的车,跑遍大姚辖区的13个派出所,送教下乡,将自己的现场勘验技战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一线民警。三年间跋涉4000余公里,风雨无阻。在她的帮助下,大姚县公安局桂花派出所破获了一起搁置四年多的废弃矿洞变压器铜芯被盗案。通过与主办民警现场分析,最终锁定嫌疑人。在王岚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至2024年,大姚县公安局刑事技术考核各项指标稳居全州第一,现场勘验支撑破案率提升90%,全局侦查破案率三年持续攀升。
深山丛林、悬崖谷底是她的“战场”,峭壁河床有她的“足迹”。16年跋涉8万余公里山路,磨坏47套警服,12次与死神擦肩,王岚用无畏与坚韧探寻真相,用专业技能为侦查破案贡献青春力量。她办公室里的“三件宝”——磨穿底的勘查鞋、十年来标注着勘验地点的地图、写满批注的《犯罪现场的重建与再现》,见证着她的奋斗历程。正如她所说:“刑事技术民警的荣耀,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每一起真相水落石出的时刻。”这份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民警对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