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泛黄的纸上,“可按时吃药”“要按时吃饭”几行字,字里行间流露着关怀之情。这是社区民警耿红玲给一名社区困难群众的留言条。
在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大观派出所辖区,总能看到耿红玲忙碌的身影。深耕社区17载,她用“专心、真心、热心”服务社区群众,赢得好感和赞许。
专心做好社区工作
社区警务如绣花,必须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耿红玲对待工作,首先坚持的就是专心。
为了熟悉社区情况,耿红玲建立了翔实的辖区档案,对独居老人、困难家庭分布及安全隐患点位等信息了然于胸——独居老人床头药盒的保质期、出租屋飞线充电的隐患点、放学路上易积水的地段,都在她脑海里清晰记录着。
凭借这份专注,她总能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社区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这句常挂在她嘴边的话,正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
这份持之以恒的专注,让她成为辖区“活地图”和“百事通”。
真心对待辖区群众
如果说“专心”是工作方法,“真心”就是耿红玲服务群众的情感内核。
当患有精神疾病的孙某困顿无助时,耿红玲通过户籍系统查到,孙某的亲属远在200公里外的东川山村。“天要落雨,人得归家”,顶着滇东北凛冽的寒风,耿红玲驱车行驶在九曲十八弯的盘山道上,前往东川区某村协调入院治疗事宜。
在多个部门共同努力下,孙某最终顺利入院。6小时的颠簸,最终换来几十页医疗档案。“看到她得到妥善安置,再辛苦都值得。”这是耿红玲事后的总结,语言简朴,感情真挚。
热心书写警民深情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民警,“热心”是服务群众时必不可少的。
一天,耿红玲与所长邓力众一同走访辖区群众郑某。因郑某听力障碍,耿红玲掏出纸笔,工整写下“可按时吃药”“单位可经常来看你”“要按时吃饭”……仔细折好、抚平边角后,将这张留言条轻轻放入郑某衣服口袋。
17年来,这样的暖心场景在辖区不断上演。无论是调解邻里纠纷、帮扶困难群体,还是开展反诈宣传、组织治安巡逻,耿红玲始终冲锋在前。
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不下班的耿嬢嬢”。这份始终如一的热忱,让她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有困难找耿警官”成了辖区居民的共识。
耿红玲始终坚持把群众当亲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辖区治安环境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实现了“平安不出事”的工作目标。
17年如一日的付出,证明社区警务工作是有温度的服务,人民警察更是群众的知心人。
(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王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