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高耸的大山间,蜿蜒秀丽的澜沧江宛如一条碧绿绸缎,在西双版纳州境内流淌而过。在美丽的澜沧江畔,西双版纳州边境管理支队的女民警们,恰似一簇簇藏蓝花朵,悄然绽放,赋予了“俏哆哩”(傣语:青春靓丽的女孩)这一称呼更为独特的内涵。
“阿迪,又收到锦旗啦,一个月连收3面,真不错啊!”
“还得继续努力,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2024年11月的一天,易武边境检查站青年女警张迪收到一面河南旅客寄来的锦旗,面对夸赞,她只腼腆地笑笑。回想起刚步入查缉岗位的时候,张迪也曾经历过彷徨和迷茫,“看着身边的战友纷纷立功获奖,我特别焦虑,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查缉工作。”作为全站年纪最小的女民警,张迪开启了刻苦学习模式,凡是资历比她深的民警,都被她追着喊师傅。
执勤时,她反复向组长请教方式方法,手脚并用地爬上一辆辆堆满货物的物流车仔细查验。
很快,她在工作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不仅得到了身边同事的一致赞誉,还收获了边境地区游客及群众的认可。
“00后”、女生、新警……张迪不断打破标签,从“小白”蜕变为“尖兵”。
“我深知,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这份工作赋予了我与众不同的使命。”张迪感慨道。接过锦旗的那一刻,这份感动与认可,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回忆起2021年被诊断出甲状腺瘤时,张迪坦言:“我告诉自己,人生除了生死,都是擦伤。这只是暂时的挑战,我必须战胜它。”患病期间,她感觉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从最初对健康和未来充满忧虑,到逐渐调整好心态,在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鼓励以及组织的关心下,她最终战胜疾病,重返热爱的查缉岗位。
对于张迪而言,“好心态”无疑是制胜法宝。这位“00后”女生的身上,始终洋溢着乐观豁达的气息。她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感染着身边许多人,让大家在面对艰难险阻和挫折时,多了一份勇气和力量。
从警以来,张迪先后参与破获各类毒品案件30余起,缴获各类毒品110千克,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还被评为全国移民管理系统“百名岗位建功新警标兵”、云南省直机关“青年学习标兵”。
与张迪一样,大开河边境检查站青年女警王卫,也在用青春和韧劲守卫着国门边境。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和汽车底盘‘捉迷藏’,和货物箱‘比力气’,与时间赛跑,守护边境安全。”王卫风趣地描述着自己的工作职责。幽默的背后,她的日常工作实则充满艰辛。云南气候炎热,她每天需要身着沉重的防护装具执勤6小时,日均检查过往车辆3000余辆。
初上查缉岗位时,她也曾迷茫、焦虑。但她没有放弃,一边虚心向前辈们学习,一边自己摸索如何查看证件、观察表情、触摸物品、闻嗅气味、检查车体、寻找痕迹。
入警7年来,个人三等功、个人嘉奖、“最美云岭国门女警”、西双版纳州“三八红旗手”……10余项荣誉和奖励,都见证了她的成长。
除了边境检查站,边境派出所里的女民警同样撑起了“半边天”。
2024年9月初,一条“4名中国籍人员欲从西双版纳边境偷渡出境”的线索,引起了西双版纳州边境管理支队研判中心的警觉。民警迅速掌握目标画像及身份信息,立即制订详细的案件侦办计划,并进行周密部署。
由于该案涉及女性嫌疑人,勐龙边境派出所办案民警刘坤玥被抽调参与案件侦办工作,随时准备对嫌疑人实施拦截。
几名嫌疑人进入西双版纳后,企图采用车体藏匿、分段运输、绕关闭卡等方式穿越防区。刘坤玥运用隐蔽跟踪、化装贴靠等战术,紧盯嫌疑人行动去向,最终在边境一线将嫌疑人成功查获。
作为办案民警,每天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前沿,有人问刘坤玥:“怕不怕被坏人报复?”她笑着回答:“正邪不两立,男同事们都没有退缩,我也不怕!”
灼灼芳华,绽放如花。提及女警,英姿飒爽、温柔坚毅早已成为她们的代名词。然而,她们既是民警,也是妻子、母亲。母亲的身份,并未削弱她们作为移民管理警察的责任感,反而让她们更加坚强。
大开河边境检查站民警杨晓菊,作为一名新晋妈妈,不仅英姿飒爽,更是自律自强的典范。作为军嫂,她与丈夫长期两地分居,家庭重担大多落在她一人肩上。
但作为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体能训练教官,她从未放松对体能的管理。孩子出生后,她积极进行产后恢复,坚持健身,只为能更快、更好地回归工作。
“孩子是我的软肋,更是我的盔甲,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杨晓菊欣慰地说。初为人母的她,在母亲和警察这两个角色之间,迅速找到了平衡点,并精准定位自身不足,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她坚信,警徽下的庄严,也是摇篮边的温柔,自己的自律自强,一定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雨林傣乡,在澜沧江畔,“她力量”正向阳生长。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誓言,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坚定走在守护边境安宁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