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熊正丽:苗乡筑梦 雾里逐法
发布时间:2025-03-11  责任编辑:汪雨春

红河州屏边县位于云南的东南部,这里高山巍峨延绵,茂密森林遮天蔽日,深邃沟壑纵横交错,苗家村落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这重峦叠嶂之中。复杂的地形、偏远的村落、分散的人口,加上多元的民族构成,使得法治宣传和司法服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可就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屏边县人民法院法官熊正丽开启了她漫长且意义非凡的法院工作之旅。

扎根基层

熊法官的一天,常常在晨曦微露时开启。当第一缕阳光还在努力穿透薄雾,她已换上制服,仔细整理好下乡所需的材料,与同事一同踏上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行程。这一天,她们要前往一个苗乡村落调解纠纷。

车子缓缓驶入乡村道路,大雾瞬间弥漫开来,她们只能凭借模糊的记忆和导航艰难摸索。抵达村子时,雾气依旧未散,但丝丝阳光已穿透云层,洒下些许温暖。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一行人步行许久,才来到当事人家中。调解就在那间简陋的屋子里展开,屋子四面透风,条件艰苦,但熊法官和同事们顾不上休息,迅速投入调解工作。

一心为民

面对文化水平有限、理解能力不足的当事人,熊法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抽丝剥茧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解释,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接地气的家常话。从法理到人情,在她温和而坚定的引导下,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屋外,雾气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这片苗家村落里,仿佛也照亮了当事人心中的阴霾。

调解结束后,熊法官没有丝毫懈怠,她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普法机会。她站在院子里,用亲切的口吻、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在场的当事人和村民讲解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筑梦苗乡

在屏边县,这样的场景只是熊法官法治征途的一个小小片段。“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在推进地区普法宣传、提高辖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的进程中,送法进乡村、进校园、设立巡回法庭、结合重要节点普法等活动,是将法治精神传递至社会各个角落的重要途径。熊法官和同事,一次次穿越迷雾,翻山越岭,将法律知识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将法治之光洒满整个屏边。

  

针对民族地区特色,熊法官与同事充分发挥“双语”法官语言优势,以贴近生活的方式为村民答疑解惑,通过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以及在乡村赶集节点和集市上设立咨询台等方式,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将法律知识送到村民身边。

作为屏边县法院的“法治副校长”,熊法官带领少年庭干警先后走进红河州民族高级中学、屏边县第六中学、白河镇胜利小学、新现中心校等辖区内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站在三尺讲台上,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笔,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墨,精心描绘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重要法律知识。2024年,共计宣传11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000余册,课程覆盖人数达6000余人。

融法于情

巡回法庭的设立,是践行司法为民的、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实践。屏边县法院根据屏边县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特点,在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巡回审判点。熊法官等一批少数民族“双语”法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通俗易懂的少数民族语言审理案件,并通过以案释法,结合案件深入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了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每年国家宪法日到来时,在乡村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学校、企业等场所,都能看到熊法官忙碌的身影。组织法律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发放法律宣传手册,将宪法知识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宪法,感受宪法的威严与温暖。

坚守法治

多年来,熊法官和同事们在司法之路上遇到了无数困难。下乡时,恶劣的天气、崎岖的山路是家常便饭;开展宣传活动时,需要反复琢磨,寻找最适合群众接受的方式。但她们从未有过一丝退缩,因为她们深知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屏边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熊法官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让法治的晴空照亮了屏边县的每一寸土地。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司法为民的宗旨,让法律的温暖在苗乡大地流淌。在未来的日子里,熊法官将继续怀揣着对法治的信仰,在普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