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李盛秋:调解一线的“深耕者”为民解忧的“守护人”
发布时间:2025-02-25  责任编辑:汪雨春

“2年前我借给别人2万元,现在不仅没还钱,借款人也消失了。我想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请你们帮帮我。”近日,在昆明市呈贡区乌龙街道法律服务所,一名中年女子因民间借贷纠纷前来咨询,接待她的正是呈贡区民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呈贡区乌龙街道法律服务所主任李盛秋。

“你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如果你信任我们,可以到我们这里来调解,但首要的还是先联系上借款人。”李盛秋耐心地说。

“传帮带”促调解可持续发展

李盛秋常深入社区一线,赋能基层,壮大调解力量,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带教模式,指导社区调解队伍进行矛盾纠纷实战化解,有效提升社区调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

成为呈贡区司法局调解专家库成员后,李盛秋先后受邀在昆明市司法局、呈贡区司法局组织多场调解工作培训会,为500余名调解员授课培训,将自己的丰富经验和实践技巧传授给更多调解员,为调解队伍发展壮大作贡献。

“调解工作的关键在于人才,通过‘传帮带’培养新力量,可保障调解可持续发展。”李盛秋说。

2024年,李盛秋的调解团队新增成员4名。目前,团队共有人民调解员5人,通过国家法律资格考试获得A证的1人,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证的4人。工作中,他通过以案代训的方式,耐心传授调解经验,团队内部分工明确、高效协作,极大提升了调解成功率。

为政府分忧 为群众解难

2009年,大学刚毕业的李盛秋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长期扎根基层调委会。在15年的工作时间里,他主持参与调解村庄搬迁、婚姻家事、人身损害赔偿及涉校涉医涉诉等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累计调解成功2210余件。

2024年10月,李盛秋负责的乌龙街道法律服务所联合乌龙派出所、乌龙司法所开展“三所联调”工作,并在乌龙派出所共同设立了联合调解室。

2024年,李盛秋联合调解室化解多件重大敏感案件,带领的调解团队累计调解成功案件911件,其中诉前调解成功801件,人民调解成功110件,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直以来,针对社会关注度高、易引发舆情的案件,李盛秋主动联合相关部门,在呈贡区司法局的关心支持和法院的悉心指导下,妥善化解多起重大纠纷。

创新调解技巧妥善解纷

“案件调解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调解员虽然不能替代当事人作出决断,但面对争议,可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为双方沟通搭建平台,促使双方找准各自定位,寻求共同利益点。”李盛秋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达到“人和事合”的理想效果。

2024年5月,呈贡区发生一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李盛秋对该纠纷进行分析研判后,对双方公司项目负责人进行劝解疏导,并将宽泛的矛盾纠纷具体化,结合自创的“因势利导、连纵合横”技巧,引导双方权衡利弊得失,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并签署调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