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王一涛:从老山雷场走出的“自然村长”
发布时间:2025-02-12  责任编辑:符晓

清晨,在晨曦微光中一盏摩托车的车灯在村寨中穿行。“这是阿涛开工了。”村民杨永先说。被村民亲切称为阿涛的人,是临沧市委政法委选派到凤庆县营盘镇红立村立明片区的“自然村长”王一涛。他是一名普通的“自然村长”,也是曾经同“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一同在文山边境执行扫雷作战任务的扫雷勇士,曾经在老山雷场上与死神擦肩的1046个日日夜夜,锻造出了他“不畏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勇扫雷障为人民”的坚毅特质。

 

作为一名曾经从军近17年的转业军人,边境扫雷作战任务结束后,王一涛毅然决定返回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进入临沧市委政法委工作后,他时刻以一名新兵的姿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新技能,积极工作谋发展。

一个祥和安宁、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对老百姓来说至关重要。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024年8月,临沧市在全市机关单位内选派干部到各自然村任“自然村长”。得知消息后,王一涛主动向单位请缨出征。

为什么要申请到村上来?王村长说:“虽然已脱下军装,但我依然是个战士,过去老山雷场是我的战场,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是新的战场,只有到一线来才能更好发挥革命战士的作用,让红色之花越开越艳。”

自担任“自然村长”以来,王一涛始终把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特困人员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为准确把握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最新生活状况和需求,他每天早出晚归,第一时间深入监测对象及脱贫户家里,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让他们坚定致富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配合村“两委”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脱贫户信息的高度精准。

数月来,他走遍了自然村的每一个角落,遍访全体农户,与农户在火塘边促膝长谈、在田地里研究对策,与农户交朋友、请群众当老师,细细倾听群众的声音,耐心地为群众解读政策,积极帮助农户咨询各项惠民政策。他充分发挥派出单位职能使命,向村民普及婚恋纠纷、民间借贷、醉酒驾驶等法律知识,引导全体村民做事守法、办事依法、有事找法,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让法治观念在群众心中开枝散叶。

 

“务实的工作作风是阿涛身上的一大特质。”红立村副支书说,在他心里村民的事无小事,无论是邻里纠纷、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还是就业创业的问题,他都会积极为之奔走。村民李老丑家养殖的牛突发传染性疾病,得知情况后他和村“两委”连夜前往查看,第一时间帮助村民联系兽医救治,指导协调做好防疫工作,积极为农户申请救助补偿,安抚农户经济损失无法挽回的心情,及时做好农户心理疏导工作。

村里的老人们,特别是一些留守特困老人,基本日常生活支撑靠养殖土鸡为主,但每次都要拿到十多公里外的集市上去售卖。很多老人不会骑车,一来一去全靠步行,很不方便。为了方便群众、增加群众收入,王一涛联系在临沧市收购土鸡的货商,每隔一个星期来村里集中收购,方便了老人的售卖渠道。同为驻村干部的李顺荣说:“王村长常对我们说,要更好地服务好群众,干好农村工作,就要俯下身子,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新进程,王一涛每周组织带领村里的党员村小组长开展道路环境卫生整治,定期清理村庄道路、河道以及公共区域的垃圾,倡导农户开展绿美庭院整治,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建成家庭示范小菜园10个。深入了解掌握民族、宗教、习俗等情况,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由于村里家家户户搞养殖,粪污处理困难,人居环境提升压力较大,为配合村“两委”开展助力人居环境提升示范点建设工作,他积极争取上级资源和社会支持,协调解决100多吨水泥的资金困难,通过组织卫生宣传活动、评选“最美庭院”等方式,提高村民的卫生环保意识,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

 

强党建则乡村兴,组织强则力量聚。自担任“自然村长”以来,王一涛始终把建强支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抓手,坚持以党建引领,作为片区总网格长,他扎根田间地头,全面掌握片区内情况,深入遍访所有农户查实情、倾听群众诉求,注重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在稳固甘蔗、“两烟”种植、坚果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引进朝天椒种植项目,采取“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动员农户实现200亩产能新目标,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为了更好地收集民情民意,他吸纳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作为微网格长,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参与基层网格治理,充分调动微网格长协同完善村组基层社会治理,当好民情民意收集员、做好政策入户宣传员、干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村信息员、先锋队、排头兵的作用,组织人民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形成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让微网格长高效发挥政策入户宣传、民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上报等作用,提高工作精准度,保证在村民突遇困难时,村组干部能第一时间发现情况、第一时间入户核实、第一时间调处纠纷、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第一时间消除隐患,确保自然村片区社会治理更精细化、准确化、规范化,提高片区公共管理和服务效率。

王一涛深知“自然村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刻也不敢松劲懈怠。从危机四伏的老山雷场到稻香果熟的田间地头,从解放军战士到“自然村长”,变换的是身份,更换的是地点,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