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锚定规范化 绘好新枫景 > 优服务答卷 > 正文
楚雄州武定县:“马上就办”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07-25  责任编辑:符晓

“李开福家的牛踩坏了李清忠家刚栽的一片辣椒苗,两家闹得不可开交,你们赶快来看一下!”近日,楚雄州武定县哪吐村微网格员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劝解并打电话上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立刻组织人员介入调解,让矛盾就地化解在田埂上,避免“小摩擦”演变成“大问题”。

“不是啥大事,但处理不及时就可能结下大疙瘩。基层的事情就是需要‘马上就办’的行动力!”哪吐村党总支书记道出了基层治理的真谛。近期,武定县直面基层治理末梢乏力难题,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以绣花功夫织密微网格“神经感知网”,建立“问题发现、及时上报、快速处置、跟踪反馈”四项机制闭环治理体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将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销号在一线。

 

 

网格赋能,织密治理“经纬线”

以网格为突破口,坚持“住地就近、地域相连、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的原则,按照“五户一组”“十户一体”的标准,充分考虑人口规模、治理半径、党员人数等因素,逐村逐网格分析,集中对划分不合理、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微网格进行调整优化,拆分过大网格、合并过小网格,全县微网格由8026个调整到8193个。既破解管不过来的难题,又避免资源空耗的困境,实现一网兜底,填补网格管理缝隙。

以人员为落脚点,选优配强微网格员,畅通网格员动态进退调整机制,定期调换无法履职、不愿作为的微网格员,进一步明确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基本职责,一人一证为微网格员制作工作证,明确微网格员作为左邻右舍和解人、人民安全守护人、群众意见代言人、网格动态知情人等6类职责清单。结合户长会、群众会分批次分片区全覆盖培训村(社区)干部、专兼职网格员,努力提升网格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激励”为驱动力,乡镇党委逐一分析研究136个村(社区)的微网格员数量、村级集体经济等基本情况,量化信息上报的数量和质量、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等,建立以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物品转习惯的“网格员+积分”制度,探索使用集体经济奖补工作出色的网格员,推动网格员变“边上看”为“主动干”。

源头治理,筑牢安全“防护网”

前端吹哨重预防。充分发挥微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紧盯“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事、不放心的区域、不放心的时间节点”,坚持对困难、留守、长期外出返乡、新分户、特殊情况家庭“五必访”,常态化走访民情、收集意见、排查隐患,稳妥报告敏感性问题、及时报告突发性问题、全面报告综合性问题,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

四级联保聚合力。推行“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划片挂包到村,村“两委”干部划片包保村民小组、网格员联系到户工作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响应、全链条化解。坚持“马上就办”,实行“七天工作法”,一般性问题在3个工作日内“马上解决”,复杂问题在7天内提出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多渠道收集矛盾纠纷、防灾减灾、民生诉求等问题1506个,村(社区)自行解决1229个,实现小事不出村;县、镇(乡)联合处置277个,目前已解决95.6%,极大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和科学化水平。

精细服务,托起群众“微幸福”

针对微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日常拉家常发现的留守老人就餐难、假期学生管护难等问题,武定县迅速行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建立老年幸福食堂。以农村居家养老为立足点,整合现有村集体闲置房屋,采取自己出一点、乡贤能人捐一点、集体拿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在交通闭塞、空巢老人集中的村(社区),建立家庭式老年幸福食堂88个,把群众的点滴需求记在心上、落到实处。

开展“青苗护航”活动。在有需要的村(社区)建立儿童之家,由微网格员、返乡大学生、驻村干部等组成志愿服务团,在寒暑假、周末等空窗期开展青少年陪护、作业辅导、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等,有效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此外,对标群众需求“小切口”,实施民生小实事165件,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微实事”,切实做到群众需求精准捕捉、网格响应迅速及时、问题解决闭环到位,以“马上就办”的行动力提升网格治理的精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