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阿镇综治中心成功调解了一起经济纠纷:7月初,陈先生、赵先生等4名蚕农到社区反映称,附近甘蔗地使用无人机打药,药物通过空气扩散后,致使自家幼蚕死亡,共损失7张蚕苗,按市价估算约21000元。经与甘蔗种植户协商无果,陈先生等人请求社区介入帮助调解。
受理该纠纷后,工作人员迅速上门核实情况,可第一次调解就吃了“闭门羹”——甘蔗种植户根本没露面。蚕农情绪激动,觉得对方有意回避。调解员一边安抚当事人情绪,一边通过“平安版纳”基层治理平台将案件上报至镇综治中心。
勐阿镇综治中心收到该纠纷信息后,迅速开展分析研判,协调联动行业部门安排专人了解情况,依职能向甘蔗种植户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同时,安排社区尝试开展第二次调解。
“我们的蚕就是因为你打农药死掉的,害我们损失这么多,你们一直拖着就是不想赔钱。”
“明明是你们自己养死的,非得怪到我头上,想要让我赔偿,你们就拿出证据去起诉。”
第二次调解,双方仍争执激烈,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社区随即将情况再次上报至镇综治中心,请求行业部门专业力量支援。
镇综治中心接报后,依托“多部门联动”模式,组织林业、自然资源、农服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成立专项调解小组,再次组织双方调解。
行业部门工作人员首先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查看甘蔗地打药时间、药品名称、浓度,以及蚕虫受污染情况、蚕中毒症状、死亡情况等,核实涉事土地性质,确认两地边界和距离,评估出一个相对科学、公正的经济损失数额。
“这个农药对蚕确实有一定的毒性,打药的时候对蚕虫造成了伤害,这个因果关系是跑不掉的。”
“养蚕不容易,这些蚕就是一家人的心血。咱们将心比心,如果能协商解决,何必闹到法院费时费力?”
“咱们也理解种甘蔗的辛苦,赔偿金额可以再商量,关键是把问题解决好。”
掌握情况后,调解小组再次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经过多轮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甘蔗种植户赔偿蚕苗及误工费共计4700元,蚕农不再追究责任。
此外,调解员还建议双方建个微信群,以后打药等情况提前沟通,避免再引起矛盾。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得益于勐阿镇综治中心联合行业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联动调解。今年以来,勐阿镇综治中心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着力整合行业部门资源和调解力量,打破以往调解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限,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大调解”机制,推动形成“专业人办专业事”的调解新格局,有效提升矛盾纠纷的响应速度与化解效率。